亚伯拉罕 [ yà bó lā hǎn ]
亚伯拉罕为希伯来人,依〔圣经〕中的〔创世记〕之记载,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始祖,挪亚长子闪的后裔,他拉(Terah)…
伊斯兰教 [ yī sī lán jiào ]
旧称回教、清真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信安拉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古…
亚伯拉罕斯 [ yà bó lā hǎn sī ]
杰亚伯拉罕 [ jié yà bó lā hǎn ]
犹太新年 [ yóu tài xīn nián ]
是Tishrei(希伯来历)教历七月、民历首月的首日,是人、动物和具法律效力文件的新年,同时纪念上帝创造天地和亚伯拉…
阿拉伯国家 [ ā lā bó guó jiā ]
国民中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
阿拉伯人 [ ā lā bó rén ]
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的主要居民。原住阿拉伯半岛,多信伊斯兰教。[阿拉伯,阿拉伯语Arab]
亚伯拉罕先生 [ yà bó lā hǎn xiān shēng ]
亚伯拉罕诸教 [ yà bó lā hǎn zhū jiào ]
阿拉伯帝国 [ ā lā bó dì guó ]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公元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统一后,阿拉伯人开始在“圣战”旗帜下对外…
西亚 [ xī yà ]
也称“西南亚”。指亚洲西南部地区。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
清真教 [ qīng zhēn jiào ]
一般指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宗教。参见「伊斯兰教」条。
阿拉伯的劳伦斯 [ ā lā bó de láo lún sī ]
美国故事片。霍里逊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1962年联合摄制。罗·博尔特编剧,大卫·里恩导演,彼·奥图尔、亚·吉尼…
大马士革 [ dà mǎ shì gé ]
叙利亚首都。人口273.6万(1991年)。世界著名古城,公元7-8世纪为阿拉伯帝国首都。以传统精巧的宝石镶嵌、金银…
斯拉夫人 [ sī lā fū rén ]
说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语言的各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部分散居在西伯利亚和美洲。
金字塔报 [ jīn zì tǎ bào ]
埃及报纸。1875年创刊于亚历山大。后迁开罗。初为周报。后改日报。是中东有较大影响的阿拉伯文报纸。
以色列国(state of [ yǐ sè liè guó ]
国名。位于亚洲西部。面积二十点七平方公里,人口约四百二十万。首都特拉维夫(Telaviv)。大多信仰犹太教。主要使用…
闪族 [ shǎn zú ]
高加索人种的一支,包括古代的巴比伦人、亚述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等。讲闪米语,居住在亚洲的阿拉伯、巴勒斯坦及东非洲的…
哈里发 [ hā lǐ fā ]
穆罕默德逝世(公元632)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称呼。我国伊斯兰教对在寺院中学习伊斯兰经典的人员的称呼。[…
也门 [ yě mén ]
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临红海和阿拉伯海。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人口1580万(1995年)。首都萨那。高…
巴夏礼(sir harry [ bā xià lǐ ]
人名。(公元1828~1885)英国外交官。出生于苏格兰史特拉福郡,毕业于伯明罕爱德华王子学校,是最早到华的文职洋客…
幼发拉底河 [ yòu fā lā dǐ hé ]
亚洲西南部重要河流。源于土耳其东南部,在伊拉克与底格里斯河汇成阿拉伯河。长2750千米,流域面积67.3万平方千米。…
第十二夜 [ dì shí èr yè ]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0年。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在海上遇难,流落异地。薇奥拉女扮男装,成为公爵的侍从,为公…
黑鹇 [ hēi xián ]
拼音:hēi xián 解释:黑鹇,又名鸬雉 、黑鸡,中型鸟类,全长约58cm。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
马赫迪 [ mǎ hè dí ]
阿拉伯文mahdi的音译,意为“被引上正道的人”。伊斯兰教所期待的“救世主”。7世纪末,有人宣称先知穆罕默德曾预言,…
【词语拼音】yà bó lā hǎn
【词语解释】 亚伯拉罕为希伯来人,依〔圣经〕中的〔创世记〕之记载,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始祖,挪亚长子闪的后裔,他拉(Terah)的儿子;他出生于巴比伦的吾珥(Ur),原来的名字叫「亚伯兰」(Abram)意为高贵的父亲,后来依上帝之命而改名叫亚伯拉罕,而其原意则为多国之父。亚伯拉罕作为家族的领袖,故曾多次带领其家族的成员迁徙,从吾珥至哈兰,再越幼发拉底河而至迦南(Canaan),在迦南的示剑,伯特利等地居住,因饥荒而再迁至埃及,又从埃及再迁回迦南,最后则在希伯仑(Hebron)定居。
亚伯拉罕富甲一方,拥有大批的牲畜财物,具领袖才干,当其侄儿罗得(Lot)被亚兰国国王之军队连人带财物一并掳走后,亚伯拉罕闻讯后亲率三百余勇士夜袭之,救回罗得和财物。亚伯拉罕娶同父异母之妹撒拉(Sarah)为妻,因起初不孕,便再娶婢女夏甲(Hagar)为妾,生一子,取名以实玛利(Ishmael)。后来撒拉怀孕,生子取名以撒(Issac),出生八天后即受割礼,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要他以独生子以撒献为燔祭,亚伯拉罕走了三天,在摩利亚地区上帝所指定的山上,筑坛后正举刀欲将以撒杀死时,上帝的使者前来阻止,嘉许亚伯拉罕的信心,知道他是敬畏上帝者,连自己的独生儿子都愿留给上帝,亚伯拉罕就以当地的一只公羊,献为燔祭,代替了他儿子以撒,并为该地取名为「耶和华以勒」,意为「上帝必有预备」,而上帝更赐福他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亚伯拉罕也因此被称做信心之父,为因信称义做出了最美好的注脚。
亚伯拉罕到一百七十五岁寿终,与先他而死的妻子撒拉同埋于麦比拉洞(Machpelah Cave),由他三个妻妾所生后代,分三支繁衍开来,人数众多,其中嫡系的那一支,再繁衍出以色列民族的十二个支派。因此他是希伯来民族的祖先,而在信仰上,他对上帝的信心,不仅被犹太人所敬仰,也被后世基督教徒奉为信仰的楷模。
--作者:查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