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师法五十颂 [ shì shī fǎ wǔ shí sòng ]
颂系 [ sòng xì ]
谓有罪入狱,宽容而不加刑具。颂,古“容”字。《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
山伯 [ shān bó ]
(一)、山神。传说 琅琊 王知远,初入 茅山,师事 陶弘景,因儿时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昇天,年一百二十六卒,封 少室…
像法转时 [ xiàng fǎ zhuǎn shí ]
佛-从正法转像之时也。谓佛灭后经五百年像法之起时。《药师经》:「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太…
童真 [ tóng zhēn ]
(1).犹童贞。 南朝 宋 傅亮 《文殊师利赞》:“在昔龙种,今也童真。” 南朝 陈 徐陵 《五愿上智者禅师书》:“…
一屐 [ yī jī ]
一只鞋子。传说 菩提达磨 死后于 后魏 孝明帝 太和 十九年葬 熊耳山,后三年 宋云 使 西域 回,遇师于 葱岭,见…
四分 [ sì fēn ]
(一)、分为四份。《左传·昭公五年》:“四分公室,季 氏择二。”(二)、向四方散开。汉 焦赣《易林·豫之观》:“十里…
亚旅 [ yà lǚ ]
(一)、诸大夫。《书·牧誓》:“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孔 传:“亚,次;旅,众也。众…
十二分教 [ shí èr fēn jiào ]
佛教将三藏依体裁和内容分成十二类。即一、修多罗(契经),指经典中散文体的经文;二、只夜(应颂),指经典中以诗颂的型式…
云栖 [ yún qī ]
见“ 云栖 ”。亦作“ 云栖 ”。1.指隐居。《南齐书·高逸传·褚伯玉》:“寧朔将军 丘珍孙 与 僧达 书曰:‘闻 …
阿阇黎 [ ā shé lí ]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
教师职级制度 [ jiāo shī zhí jí zhì dù ]
教师职级制度(Masters rank system)目录1 定义2 内容说明3 关键字4 参考资料 定义长久以来,…
阿难陀 [ ā nán tuó ]
梵语的译音。意译欢喜、庆喜。佛经说他是 释迦 十大弟子之一, 斛饭王 之子, 释迦 之从弟。二十五岁出家,随侍 释迦…
印光法师 [ yìn guāng fǎ shī ]
印光法师(公元一八六一——公元一九四0)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陕西合阳县人。二十一岁时(公元一八八一)在…
转迁 [ zhuǎn qiān ]
(1).迁升官职。《汉书·孔光传》:“窃见国家故事,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踔絶之能,不相踰越。” 汉 王粲 《爵论》:…
易培基 [ yì péi jī ]
易培基(1880~1937)字寅村,号鹿山,湖南省长沙市人。早年毕业于武昌方言学堂;1913年(1913),任湖…
法算 [ fǎ suàn ]
(一)、古代军队中主会计之事者。《六韬·王翼》:“法算二人,主会计三军营垒、粮食、财用出入。”(二)、算学。《资治通…
汲冢书 [ jí zhǒng shū ]
晋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内有《纪年》、《易经》、《易…
拔舍 [ bá shè ]
在草野息宿。拔,通“ 茇 ”。《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 获 晋侯 以归, 晋 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杜预 注:“…
吐凤 [ tǔ fèng ]
《西京杂记》卷二:“雄(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唐 王勃《乾…
小巫 [ xiǎo wū ]
(一)、谓巫师中法术低下者。《太平御览》卷七三五引《江氏家传》:“营都建邑,皆有明制,著在经典,而无禁忌犯害之文,唯…
家法 [ jiā fǎ ]
[释义](1) (名)古代师徒相传的学术理论和治学方法。 (2) (名)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的法度。 (3) (名)家…
慧思 [ huì sī ]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515~577)俗姓李,武津(今河南省上蔡县东)人。十五岁出家,专诵《法华经》,后从慧文…
道法 [ dào fǎ ]
(一)、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
五始 [ wǔ shǐ ]
(一)、《春秋》纪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谓之“五始”。《汉书·王褒传》:“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