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游 [ xiāng gǎng yóu ]
香港游 - 简介 香港人口660多万人,96%为中国人,英语及粤语占统治地位,97回归后普通话逐渐普及。香港于199…
香港时间 [ xiāng gǎng shí jiān ]
香港时间(缩写HKT)是香港所采用的时间标准,并由香港天文台负责管理。
港客 [ gǎng kè ]
(一)、从香港地区来的客人。(二)、泛指香港人。
导游娘 [ dǎo yóu niáng ]
方言。以引导游览为职业的妇女。 茅盾 《劫后拾遗》:“不过 老魏 那副嘴脸,大家瞧,难道又是触景生情,想起那位娇小玲…
蒲场 [ pú chǎng ]
蒲——是香港广东话用词。“蒲”是一个动词,原本应作“浮”,有游荡的意思。
老世 [ lǎo shì ]
方言。香港用语。泛称老板。源于 日本 侵占 香港 时期。
罗便臣道 [ luó biàn chén dào ]
香港岛半山区的一条主要道路,以香港第五任港督罗便臣爵士命名。
茶餐厅 [ chá cān tīng ]
拼音:chá cān tīng 解释:茶餐厅,是一种起源于香港的快餐食肆,提供揉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饮…
港商 [ gǎng shāng ]
香港商人
港澳 [ gǎng ào ]
(一)、港湾。(二)、香港、澳门的并称。
奖券基金 [ jiǎng quàn jī jīn ]
香港政府奖券基金,(Lotteries Fund),正名为 奖券基金,是一个慈善基金,由香港立法局通过成立,由库务署…
港九 [ gǎng jiǔ ]
香港与九龙的合称。如:「港九总会」。
香江 [ xiāng jiāng ]
香港 的别称。
H股 [ h gǔ ]
指在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港、澳、台及境外投资者以港币认购和交易。[…
港生代 [ gǎng shēng dài ]
港生代-简介 “港生代”指的是父母均来自内地,他们自2001年以来在香港出生并自动获得港人身份的一代。 最初,赴港产…
香岛 [ xiāng dǎo ]
香港 的别称。
香港游梦 [ xiāng gǎng yóu mèng ]
夷牧 [ yí mù ]
近代对外国牧师之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癸丑游 香港,授书夷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
香港文化中心 [ xiāng gǎng wén huà zhōng xīn ]
香港文化中心是香港主要的表演场地之一,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毗邻有香港太空馆和香港艺术馆,现时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
香港演义 [ xiāng gǎng yǎn yì ]
《香港演义》获最具欣赏价值大奖评审团表示该节目富有人情味,而且资料搜集十足让人看到香港怀旧的一面。 《香港演义》(H…
白饭鱼 [ bái fàn yú ]
银鱼在香港的称呼,也是香港一种白色布鞋的俗称,在粤语中还有“见光死”的意思。
香港 [ xiāng gǎng ]
(一)、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东侧半岛及岛屿。面积1073平方公里,人口581万。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1842年英…
沙田惨案 [ shā tián cǎn àn ]
见“香港海员大罢工”。
赵声 [ zhào shēng ]
近代民主革命者。江苏丹徒人。曾游历日本。回国后任新军标统,后加入同盟会。曾赴南洋各地筹措军费,并任香港同盟会会长。1…
港澳个人游 [ gǎng ào gè rén yóu ]
港澳个人游-简介 港澳个人游计划,又称港澳自由行,一般简称自由行,是一个容许中国大陆居民以个人旅游的方式前往香港和澳…
【词语拼音】xiāng gǎng yóu
【词语解释】 香港游 - 简介 香港人口660多万人,96%为中国人,英语及粤语占统治地位,97回归后普通话逐渐普及。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法律、海关。 香港的现代化气息浓郁,经济、通讯、科技、交通、生活、娱乐都处于世界发展水平的前沿,尤为著名的是香港的电影业,对世界电影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香港地少人多,公共交通网络完善,车辆24小时川流不息,香港的地下铁路、海底隧道几乎都是世界最繁忙的交通网络之一。香港是一个集世界美食于一地的著名的“美食之都”。游客在香港可以品尝到全世界各地最可口的美酒佳肴。香港虽然地狭人稠,却能在购物方面为旅客提供最大的满足感,不论价钱、种类或服务,都名列世界之最,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 香港游 - 民风民俗 大坑中秋舞火龙· 19世纪时,港岛的大坑还是一个偏僻的客家小村,相传在1880年中秋之后,村里来了一条大蟒,专门食家畜,村民合力将它打死,置于破屋内,岂料次日便不知去向,不久,村里有人死于瘟疫,村中一位长老获菩萨报梦,说巨蟒是海龙王的儿子,所以海龙王进行大报复;如要驱赶瘟疫,村民必须在中秋节前后连舞三晚火龙,并且大放爆竹,以镇慑海龙王。村民姑且一试,瘟疫果然停止。从此,大坑便在每年中秋一连三晚(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舞火龙。 火龙约长61米,分成32节。龙头以藤条及珍珠草结成,两块剪成粗锯齿状的金属箔片充当牙齿,龙眼是一对手电筒,而龙身则是一条外头裹满杂草的大麻缆,且插满了线香。在两颗龙珠的引领下,但见舞龙头的人向右走三步,就把龙头举上去;再往左走三步,又把龙头举上去;按照这种步法,一条长长的火龙便在街上以"之"字形摆动起来。 到了最后一晚,还有"龙归天"仪式,舞成身退的火龙,会被送到铜锣湾避风塘抛下海去。但1982年后,为了环保,仪式过后,有关当局会马上派人把火龙捞上来,送到焚化炉焚化。 ·"天后"诞竞投花炮· 香港渔民视天后为海上守护神,信众甚多,每逢天后诞,渔民都会在渔船上张灯结踩,集合之后,前往天后庙前参拜,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打到的鱼越来越多。 天后诞又以大庙湾的传统祭典最为盛大,但论最多姿多采的庆典,还属元朗天后诞。除了可以观赏缤热闹的飘色巡游、杂耍演、舞狮及其它传统民间演出之外,到元朗天后庙观看进香人潮和善男信女投花炮的场面,也十分吸引人。 有关天后的传说很多,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