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案 [ kǎo àn ]
亦作“ 考按 ”。1.考查按验。《汉书·魏相传》:“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
高考诚信档案 [ gāo kǎo chéng xìn dàng àn ]
高考诚信档案是指国家教育部门将在高考中有严重违规行为的考生,做成数据库,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及用人部门查询。一旦考试…
案考 [ àn kǎo ]
查审考问。
有案可稽 [ yǒu àn kě jī ]
有记载可供查考。案:档案文件。稽(jī):查考。
考按 [ kǎo àn ]
见“考案”。
案头 [ àn tóu ]
(一)、几案上或书桌上:案头放着一些参考书。(二)、指案头工作。
调档 [ diào dàng ]
调阅档案。特指招生工作中把考分达到一定标准的考生档案调出来,确定是否录取。
鞫按 [ jū àn ]
亦作“鞫案”。审讯考问。
提档 [ tí dàng ]
大专院校招生,调阅考生档案,即提档。对考生资格和体检档案进行审核,然后确定录取分数线。
在案 [ zài àn ]
公文用语,表示某事在档案中已经有记录,可以查考:记录在案。
调卷 [ diào juàn ]
提取案卷、考卷:调卷复审。也作吊卷。
试卷 [ shì juàn ]
考试时准备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经写上答案的卷子物理试卷
案首 [ àn shǒu ]
明 清 时科举考试,县、府试及院试的第一名,称为案首。《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出其不意,考个案首,也自觉…
笔试 [ bǐ shì ]
要求把答案写出来的考试(区别于“口试”)。
填充题 [ tián chōng tí ]
一种测验方式。叙述题目时,将答案栏空出来,由考生将正确答案填入的试题方式。如:「期末考填充题的比例占百分之三十。」
白卷 [ bái juàn ]
没有写出文章或答案的考卷:交白卷儿。
慎思守志 [ shèn sī shǒu zhì ]
指慎重思考,坚持原则,严于职守,秉公办案。
推案 [ tuī àn ]
(一)、考查推求。(二)、推究审问。(三)、推开几案。
领案 [ lǐng àn ]
谓考试成绩第一。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有一人以岁考领案补廪,次年科考,即以劣等斥之。”
案临 [ àn lín ]
莅临查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宴》:“无何,学使案临,苦无资斧,薄贷而往。”《歧路灯》第四六回:“童生奉母…
案友 [ àn yǒu ]
明 清 时,称和自己同一年考取秀才的人为案友。《歧路灯》第九七回:“簣初 只得让案友吃酒。”
参照 [ cān zhào ]
参考并照着(做):此项方案其他部门可参照实行。
聚歛性思考 [ jù liǎn xìng sī kǎo ]
相关教学资源(教育部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 />目录1 聚歛性思考2 聚歛性思考名词的来源3 创造性问题与记忆性问题…
开卷考试 [ kāi juàn kǎo shì ]
是一种考试类型。考生可以自由拿资料、课本参加考试。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课本,但是不可以互相商量答案,也不要向别人借…
存档 [ cún dàng ]
把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书信、稿件等分类归入档案,以备查考。
【词语拼音】kǎo àn
【词语解释】亦作“ 考按 ”。1.考查按验。《汉书·魏相传》:“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官比至任终以来,御史臺考按,得使一道镇静、諳知大体、所察得实、民无冤滞为称职。”(2).拷问查究。《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十四年夏,有言后与 朱 共挟巫蛊道,事发觉,帝遂使中常侍 张慎 与尚书 陈褒 于掖庭狱杂考案之。”《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遂密擒 恩 ,狱中考按,尽得 恩 与其宗人诸不法状。”(3).犹稽考。《新五代史·李从荣传》:“自前世无天下大元帅之名,其礼无所考按。”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盖 明 忠臣 顺德 陈忠愍 公 邦彦 之故物,其铭识可考按云。”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儒家的古史系统是根据大一统的思想考案出来的东西。”(4).案卷,名单。 明 冯梦龙 《山歌·多》自注:“我曹胸中,自有考案一张。如捐额外者不论,稍堪屈指,第一、第二以至累十,井井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