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取信 [ lì mù qǔ xìn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
徙木之信 [ xǐ mù zhī xìn ]
本为商鞅变法时,募民徙木,而予金以示信的故事。见《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后用为取信于民的手段。唐.刘禹锡〈答饶州元…
立木南门 [ lì mù nán mén ]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徒木立信 [ tú mù lì xìn ]
徒 木 立 信[tú][mù][lì][xìn]。
徙木 [ xǐ mù ]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立等 [ lì děng ]
(一)、站着等候,指等候时间很短;稍等一会儿:立等可取。(二)、立刻等着(办):立等回信。
倒拔 [ dǎo bá ]
(一)、谓树木、立石等根部露出地面而倒仆。(二)、谓背转着身子借助腰部的力量拔取东西。
诽谤木 [ fěi bàng mù ]
诽谤木,又称“华表”。尧初设立诽谤木,是让人们把意见写在上面或者敲击出声,让他出宫当面听取意见,以便改进政务。发展到…
信牌 [ xìn pái ]
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
假植 [ jiǎ zhí ]
苗木栽种或出圃前的一种临时保护性措施。掘取的苗木如不立即定值,则暂时将其集中成束或排壅土栽植在无风害、冻害和积水的小…
探官茧 [ tàn guān jiǎn ]
唐 宋 官僚家庭于正月制作的面食,在馅中放置写有官品的纸签或木片,各人自取,以卜来日官位的高下。立春日制作的,叫“探…
投斧 [ tóu fǔ ]
《北堂书钞》卷九七引《庐江七贤传》:“文党,字 翁仲,未学之时,与人俱入山取木,谓侣人曰:‘吾欲远学,先试投我斧高木…
颁金 [ bān jīn ]
战国 秦 商鞅 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木偶人 [ mù ǒu rén ]
亦作“ 木禺人 ”。1.木刻的人像。《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将入 秦 ,宾客莫欲其行,諫,不听。 苏代 谓…
赤郭 [ chì guō ]
古代传说中食鬼之神。《骈雅·释天》:“ 赤郭 、 黄父 、 渐耳 ,食鬼之神也。” 明 刘基 《道士周元初鹤林行》:…
体察民情 [ tǐ chá mín qíng ]
了解民情:对“民情”的体察办法,就是要沉到基层去,深入群众生活中,与他们拉家常话,谈身边事,在交流中与群众建立感情,…
引臂 [ yǐn bì ]
伸臂,举臂。 唐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序》:“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 唐 白…
哈萨克共和国(republ [ hā sà kè gòng hé guó ]
国名。位于中亚,面积二百七十一万七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六百六十九万一千。首都阿拉木图(Alma Ata)。人民…
验覆 [ yàn fù ]
检查复核。《三国志·吴志·赵达传》:“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 达 使其人取小豆数斗…
人中黄 [ rén zhōng huáng ]
药名。粪汁浸制之甘草也。其制法将竹筒削去外皮,旁钻一孔,以甘草末纳入,用杉木塞孔,于冬至日浸入粪池内,立春后取出,晒…
净颜达人 [ jìng yán dá rén ]
拼音:jìng yán dá rén 简介 净颜达人 &md…
二十四番花信风 [ èr shí sì fān huā xìn fēng ]
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
汐社 [ xī shè ]
宋 遗民 谢翱 创立的文社名。宋 方凤《谢君翱行状》:“﹝ 谢翱 ﹞后避地 浙水 东,留 永嘉、括苍 四年,往来 鄞…
榜箠 [ bǎng chuí ]
亦作“榜棰”。鞭笞拷打。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梁书·良吏传·沉瑀》:“悉…
精准农业 [ jīng zhǔn nóng yè ]
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依靠信息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现代化管理。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
【词语拼音】lì mù qǔ xìn
【词语解释】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