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偏 [ kū piān ]
指半边肢体有伤、病。 康有为 《京师晋阳寺下车伤足》诗:“天下躄者有万千,安得君等勤勤起枯偏。”
偏枯对 [ piān kū duì ]
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有偏失。如:“燕王 买骏骨,渭老 得熊羆。”“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前一联是以一物对二物…
扁枯 [ piān kū ]
偏枯,偏瘫。
根鞁 [ gēn bèi ]
犹根柢。草木的根。《大戴礼记·少间》:“凡草木根鞁伤,则枝叶必偏枯,偏枯是为不实,穀亦如之。”
偏枯 [ piān kū ]
(一)、中医指半身不遂的病。(二)、比喻偏于一方面,发展不平衡。
偏死 [ piān sǐ ]
偏枯,半身不遂。《庄子·齐物论》:“民溼寝则腰疾偏死,鰌然乎哉?”
回生之术 [ huí shēng zhī shù ]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起死人矣。
枯径 [ kū jìng ]
偏僻小路。《西游补》第一回:“长老胸中疑惑,便叫:‘ 悟空 ,我们另觅枯径去罢。’”一本作“ 枯逕 ”。
山龙丸 [ shān lóng wán ]
一种药名,主治偏风,半身枯瘦,肢体细小而痛。
偏风 [ piān fēng ]
病名。中风,半身不遂。《素问·风论》:“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魏书·张彝传》…
邹家 [ zōu jiā ]
指 战国 齐 人 邹衍 。 唐 李山甫 《秋》诗:“ 邹 家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参见“ 邹律 ”。
聱屈 [ áo qū ]
拗口难读。 清 孙梅 《四六丛话》卷三二:“其声切无一字之聱屈,其抽对无一语之偏枯。”
义脉 [ yì mài ]
文辞的意义和脉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偏髍 [ piān mó ]
瘪病也。《汉书·叙传》注:「晋灼曰:『此骨偏髍之髍也。』。」按髍字,《说文解字》:「作髍,云瘪病也。读若摩,音与枯相…
枯干 [ kū gān ]
干枯枯干的树枝枯槁枯干的面庞
枯瘁 [ kū cuì ]
(一)、枯槁容颜枯瘁。(二)、枯槁枯瘁的花朵。
形容枯槁 [ xíng róng kū gǎo ]
枯槁:枯萎,枯干。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
消涸 [ xiāo hé ]
干枯;枯竭。
枯焦 [ kū jiāo ]
焦枯;干枯:久旱不雨,禾苗枯焦。
枯体灰心 [ kū tǐ huī xīn ]
枯体灰心(枯體灰心) 见“ 枯形灰心 ”。
焦涸 [ jiāo hé ]
干枯;枯竭。
稿干 [ gǎo gàn ]
干枯,枯涩。稿,通“槁”。
草木荣枯 [ cǎo mù róng kū ]
荣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枯黄 [ kū huáng ]
干枯焦黄:枯黄的禾苗。过了中秋,树叶逐渐枯黄。
枯窘 [ kū jiǒng ]
枯竭贫乏:文思枯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