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几 [ wàn jǐ ]
(一)、《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
悼栗 [ dào lì ]
亦作“悼栗”。惊恐战栗。《庄子·山木》:“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汉书·王莽传上》:“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三国…
笃麽 [ dǔ mó ]
徘徊;盘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坐不定,一地里篤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那绩世…
假寝 [ jiǎ qǐn ]
犹假寐。 汉 刘向 《说苑·立节》:“ 宣子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夙夜兢兢,不遑…
陆讋水慄 [ lù zhé shuǐ lì ]
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汉班固《东都赋》:“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莫不陆讋水慄,奔走而来宾。”清王韬《六合将混…
凌兢 [ líng jīng ]
(一)、亦作“凌竞”。形容寒凉。(二)、战栗、恐惧的样子。(三)、淩兢:形容寒凉。
肃慄 [ sù lì ]
谓戒畏自警。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百姓见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肃慄以彰示将来。”
起慄 [ qǐ lì ]
发抖;害怕。冰心《南归》:“这句话如同兴奋剂似的,父亲眉头一皱,那惨肃的神宇,使我起慄。”
滴修都速 [ dī xiū dōu sù ]
同“滴羞篤速”。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一折:“你未醉后人在言,你□的我手儿脚儿滴修都速战。”:同“滴羞篤速”。元无名氏…
难必 [ nán bì ]
难以肯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立宪之事,既如是繁重,而程度之能之与否,又在难必之数。”鲁迅《…
淩兢 [ líng jīng ]
形容寒凉。唐 唐彦谦《忆孟浩然》诗:“郊外凌兢西復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悼慄 [ dào lì ]
亦作“悼栗”。惊恐战栗。《庄子·山木》:“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汉书·王莽传上》:“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三国…
怖栗 [ bù lì ]
亦作“怖慄”。害怕得发抖。《汉书·尹翁归传》:“翁归 至,论弃 仲孙 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后汉书·马援传》:…
抑折 [ yì shé ]
克制。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朕恐怀骄矜,恆自抑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
龟蔡 [ guī cài ]
古代 蔡 地出龟,后因以称占卜用的大龟为“龟蔡”。语本《论语·公冶长》“ 臧文仲 居蔡”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蔡,…
宵夙 [ xiāo sù ]
犹日夜。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专诚祗慄,恒若天威之在颜也;宵夙虔竦,有如汤鑊之在侧也。”
永惟 [ yǒng wéi ]
深思;常念。《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晋书·武帝纪》:“朕守遗业,永惟保乂皇基…
孤城寡人 [ gū chéng guǎ rén ]
古代的皇帝自称为孤家寡人,因为皇帝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在地位和权力上与他对等,人说伴君如伴虎,所有人…
默默无言 [ mò mò wú yán ]
默默无言(默默無言) 沉默不语。 前蜀 韦庄 《独吟》:“默默无言惻惻悲,閒吟独傍菊花篱。” 元 无名氏 《连环计》…
沍涸 [ hù hé ]
凝结。比喻忧思郁结。涸,通“沍”,寒气凝结。唐 柳宗元《吊萇弘文》:“心沍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慄。”
倾跌 [ qīng diē ]
跌倒。 唐 李德裕 《敧器赋》:“如君子之中庸,既满倾跌。”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五:“某自别后,终日汨汨深…
颠夺 [ diān duó ]
反覆斟酌。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三章引 明 无名氏《二贤传》:“老蛮子爬伏在那鞍轿上,唬得他浑身打战战兢兢,良久…
悲栗 [ bēi lì ]
亦作“悲篥”。亦作“悲慄”。簧管乐器名。即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管口的哨子。其声悲,故名。本 龟兹国 乐。
霜妃 [ shuāng fēi ]
霜女 。借指霜。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枝不残於霜妃之惨慄,肤不挠於土伯之瘝痌。”按,十八公,指松。
抃慄 [ biàn lì ]
又喜又惧。明 方孝孺《寿善堂记》:“穷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称詔旨,当厚恩。”
【词语拼音】jīng lì
【词语解释】战栗;恐惧。《西京杂记》卷一:“﹝ 昭阳殿 ﹞椽桷皆刻作龙蛇,縈绕其间,麟甲分明,见者莫不兢慄。”《太平广记》卷三四八引《博异记·李全质》:“本性无惧水,紫衣屡有应,故兢慄之转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