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义 [ lǜ yì ]
疏解律令的意义。宋 时一度为考试科目之一。《宋史·选举志一》:“﹝ 太平兴国 ﹞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
试期 [ shì qī ]
考试的日期。《宋史·选举志二》:“二十四年,始定试期并用中秋日,四川 则用季春,而仲秋类省。”《镜花缘》第六三回:“…
顺占 [ shùn zhàn ]
谓按顺序连续获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试分占三名》:“ 弘治 庚戌科、 直隶 丹徒 人 靳文康贵 ,以解…
连元 [ lián yuán ]
谓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连中解元、会元,或连中会元、状元。
免解举人 [ miǎn jiě jǔ rén ]
即免解进士。唐宋时,进士即是举人,与明清时乡试榜称举人,会试榜称进士者不同。《宋史·选举志二》:“应该恩免解举人,值…
免解进士 [ miǎn jiě jìn shì ]
宋代免解之制,或准一次免解,或永远(一生)免解。进士科或武举举人获得永远免解者,称“免解进士”。清顾炎武《日知录·举…
童子试 [ tóng zǐ shì ]
◎ 童子试 tóngzǐshì[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to…
失解 [ shī jiě ]
唐 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发送入试,称为解。解,解送,发送。故科举时中乡榜者称发解,不中者称落解或失解。 宋 苏轼 《…
解首 [ jiě shǒu ]
解元。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去山泰》:“及就府试, 冯涯 侍郎作掾而为试官,以解首送言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
讽籀 [ fěng zhòu ]
讽读。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漕试 [ cáo shì ]
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
行为解析 [ xíng wéi jiě xī ]
Peili行为解析是一种描述不同行为风格的有效工具,并非试图做批评或评价。
乡试 [ xiāng shì ]
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一次,录取后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可参加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的会…
别识别见 [ bié shì bié jiàn ]
不同于流俗的独特见解。《红楼梦.第六五回》:「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
磺胺嘧啶 [ huáng àn mì dìng ]
拼音:huáng àn mì dìng 解释:磺胺嘧啶本品为…
解缚 [ jiě fù ]
解去捆缚。 汉 扬雄 《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 宋 黄庭坚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
文解 [ wén jiě ]
(一)、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旧五代史·唐…
文调 [ wén diào ]
谓举人赴京应试。 唐 元稹 《莺莺传》:“ 张生 俄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
省试 [ shěng shì ]
(一)、唐 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唐 姚合《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
试民 [ shì mín ]
词义 “试”就是试用,“民”就是人民。“试民&rdquo…
自顶向下设计 [ zì dǐng xiàng xià shè jì ]
一种逐步求精的设计程序的过程和方法。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先对最高层次中的问题进行定义、设计、编程和测试,而将其中…
试尝 [ shì cháng ]
(一)、尝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臣观 吴王 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宋 王安石《答王深甫书》之三:…
罚科 [ fá kē ]
科举时代对犯规者停止其考试的一种处分。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顺天解元》:“万历 三十八年庚子,第一名 赵维寰,…
解发 [ jiě fā ]
(1).犹发解。 宋 欧阳修 《论逐路取人札子》:“今 广南东西路 进士,例各絶无举业,诸州但据数解发,其人亦自知无…
秋解 [ qiū jiě ]
犹秋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卿子年少英豪,定合策名天府,特免西藩秋解,逕投南省春闈。”
【词语拼音】jiě shì
【词语解释】科举时代 唐 宋 州府举行的考试,即 明 清 的乡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卢吉州 肇 , 开成 中,就 江西 解试,为试官不送。”《文献通考·选举五》:“解省试各递增二人,解试七人取一,省试九人取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乔》:“ 大顺 中, 京兆府 解试, 李 参军 频时 主文,试《月中桂》诗。”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保举之法,虽曰以名取人,不知今之所谓名者何凭也,势不得不杂以贿赂请託。及其捧檄而至,吏部以一义一论试之,视解试为尤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