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戏 [ zá xì ]
(1).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魏书·世祖纪》:“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
鱼龙杂戏 [ yú lóng zá xì ]
见“鱼龙百戏”。
俳儛 [ pái wǔ ]
杂戏歌舞。
哑杂剧 [ yǎ zá jù ]
宋 杂戏名。
温州杂剧 [ wēn zhōu zá jù ]
即南戏。也叫“永嘉杂剧”。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於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参见“南戏”。
扮会 [ bàn huì ]
节日集会演出的杂戏及各种杂耍。
手戏 [ shǒu xì ]
(一)、百戏杂技的一种。(二)、方言。把戏;花招。
踏球戏 [ tà qiú xì ]
同“踏毬戏”。亦作“蹋毬戏”。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滚核桃 [ gǔn hé táo ]
旧时一种杂戏名。
龙鱼杂戱 [ lóng yú zá hū ]
指鱼龙杂戏。唐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诗:“云凤休徵满,龙鱼杂戱来。”参见“鱼龙百戏”。
扑蝴蝶 [ pū hú dié ]
杂戏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舞龙灯,打花棍,翻觔斗,竖…
绳戏 [ shéng xì ]
即绳伎。走绳之杂戏。
倡人 [ chàng rén ]
古代歌舞杂戏艺人。
倡戏 [ chàng xì ]
乐伎表演的歌舞杂戏。
倡乐 [ chàng lè ]
倡优的歌舞杂戏表演。
拖马 [ tuō mǎ ]
宋 时的一种马戏杂技。
社伙 [ shè huǒ ]
即社火。古代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
把戏 [ bǎ xì ]
(一)、杂技:耍把戏。看把戏。(二)、花招;蒙蔽人的手法:鬼把戏。收起你这套把戏,我不会上当的。
辙口 [ zhé kǒu ]
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
优戏 [ yōu xì ]
(1).古代指乐舞或以戏谑为主的杂戏。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置酒出家妓,作优戏以见待。”(2).泛指戏曲…
鱼龙烂漫 [ yú lóng làn màn ]
犹言鱼龙曼延。古代百戏杂耍名。《周书·宣帝纪》:“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参见“鱼龙曼延”。
踏毬戏 [ tà qiú xì ]
亦作“蹋毬戏”。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优侏 [ yōu zhū ]
优倡也。《礼记·乐记》:「及优侏獶杂子女。」疏:「及优侏獶杂子女者,言作乐之时,及有俳优杂戏侏短小之人。优杂,谓猕猴…
猕猴戏 [ mí hóu xì ]
《礼记·乐记》“獶杂子女”汉 郑玄 注:“獶,獮猴也。言舞者如獮猴戏也。”后因以“獼猴戏”指猴戏。
椀珠伎 [ wǎn zhū jì ]
古杂技。犹今舞碟弄碗之戏。
【词语拼音】zá xì
【词语解释】(1).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魏书·世祖纪》:“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 奉化 时,有中贵人过境上,令使摄尉,以杂戏迓之百里外。” 周贻白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五:“所谓杂戏,而且把这个‘戏’字作为名词。其称为‘戏’者,其间有一部分节目确为故事表演,但仍掺杂有舞蹈或杂技在内。”(2).指从事杂戏之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教坊杂戏亦曰学《诗》於 陆农师 ,学《易》於 龚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