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葬 [ fó zàng ]
佛式葬礼。
灵座 [ líng zuò ]
(一)、亦作“灵坐”。指新丧既葬,供神主的几筵。(二)、神佛的座像。
安位 [ ān wèi ]
佛教术语,指丧仪结束后,收灵骨埋葬之,并安置灵牌,又作安骨。
生老病死 [ shēng lǎo bìng sǐ ]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苦,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
禁示碑 [ jìn shì bēi ]
立于山脚,佛寺,墓葬的禁示意味的碑文,碑文上记载了该建筑群的建筑时间。
鱼呗 [ yú bài ]
谓诵经念佛。柳亚子《<盛湖竹枝词>题辞》诗之四:“谁识 垂虹亭 畔路,有人鱼唄葬年华。”
胎曲葬 [ tāi qū zàng ]
胎曲葬,即死者俯身式曲肢,双手交叉放在腹腿之间,仿佛母体中的胎儿。大溪文化遗址出土数百座墓葬中,发现大量&ldquo…
葬虞 [ zàng yú ]
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卜葬 [ bǔ zàng ]
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
殡葬 [ bìn zàng ]
出殡和埋葬:殡葬工。殡葬管理处。
地宫 [ dì gōng ]
(一)、皇帝陵墓中安放 棺椁和陪葬品的地下部分。一般用石块砌筑。(二)、佛寺中保藏舍利、器物等的地下建筑物。
安骨 [ ān gǔ ]
佛教寺院将死者火葬后,收拾遗骨,置于本堂称为“安骨”。《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山门首真亭挂真、奠茶汤、秉炬、安骨、提…
慢葬 [ màn zàng ]
不以礼葬。《公羊传·隐公三年》:“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 何休 注:“慢葬…
耶维 [ yé wéi ]
梵语音译。也译作“茶毗”、“闍维”、“耶旬”等。意为焚烧。佛教称僧众死后之火葬。见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四、《…
归窆 [ guī biǎn ]
归葬。窆,下葬。
藁葬 [ gǎo zàng ]
亦作“藳葬”。草草埋葬。
葬式 [ zàng shì ]
处理死人遗体的方式,如土葬、火葬、海葬等。
烧葬 [ shāo zàng ]
(一)、火葬。(二)、焚烧送葬物。
落葬 [ luò zàng ]
〈方〉安葬,埋葬。
渴葬 [ kě zàng ]
古礼称死者未及葬期而提前埋葬。《公羊传·隐公三年》:“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
葬礼 [ zàng lǐ ]
殡葬仪式:举行葬礼。
外东 [ wài dōng ]
怒族丧葬旧俗,相关词语是殡葬。
陪陵 [ péi líng ]
(一)、古代指臣子的灵柩葬在皇帝坟墓的近旁。(二)、附葬,合葬。
葬身之地 [ zàng shēn zhī dì ]
埋葬屍体的地方。如:「死无葬身之地」。
碧葬 [ bì zàng ]
为国牺牲,死后得不到屍体,乃得血而葬,称为「碧葬」。清.褚人获《坚瓠广集.卷五.碧葬》:「新都殷司徒家,掘地得古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