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志编 [ rú zhì biān ]
书名,一卷。宋、王开祖撰,记其讲学之语。时人称为儒志先生。见《四库提要·子部·儒家类》。
经解 [ jīng jiě ]
解释儒家经书的著作。如《通志堂经解》、《清经解》等,均为编集训解诸经之作的丛书。
高人雅士 [ gāo rén yǎ shì ]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燔书坑儒 [ fán shū kēng rú ]
燔书坑儒(燔書阬儒) 同“ 焚书坑儒 ”。 《汉书·地理志下》:“ 昭王 曾孙 政 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阬…
俚儒 [ lǐ rú ]
见识浅陋的儒生。宋 陆游《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
典语 [ diǎn yǔ ]
出处《隋志·儒家》,谨案的意思。
侏儒导 [ zhū rú dǎo ]
舞人自歌也。清、梁章钜《称谓录·歌·侏儒导》:「《乐府解题》:『人俳歌,一曰侏儒导。』。」;《齐书·乐志》曰:「侏儒…
离经辨志 [ lí jīng biàn zhì ]
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韬韫 [ tāo yùn ]
怀藏;蕴含。《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儒道 [ rú dào ]
(一)、儒家的道德原则。《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南朝 梁 …
周礼 [ zhōu lǐ ]
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
合志 [ hé zhì ]
(1).符合意愿。《易·升》:“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高亨 注:“合志,符合志愿。”(2).同一志向;同心。《礼记…
殒获 [ yǔn huò ]
犹陨获。谓丧失操守。语本《礼记·儒行》:“儒有不陨穫於贫贱。”郑玄 注:“陨穫,困迫失志之貌。”唐 李正封 韩愈《郾…
渊通 [ yuān tōng ]
渊博通达。《三国志·蜀志·杜微谯周等传论》:“ 譙周 词理渊通,为世硕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有…
君子儒 [ jūn zǐ rú ]
君子式的儒者。儒,为古代学者的通称。《论语·雍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文中子·周公》:“或问 宇文俭 ,…
儒史 [ rú shǐ ]
儒学和史学。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志文》:“幼炳器誉,夙耀才名,体兼 迁 云 ,学备儒史。”
儒哲 [ rú zhé ]
亦作“儒喆”。指学问才智超群的人。南朝 梁 江淹《宋故尚书左丞孙愐墓志文》:“丽名文质,齐影儒喆。”《魏书·乐志》:…
参纂 [ cān zuǎn ]
参加编纂。《新唐书·儒学传上·敬播》:“时 颜师古 、 孔颖达 撰次 隋 史,詔 播 诣秘书内省参纂。”
连编 [ lián biān ]
串连编结。《旧唐书·礼仪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
道儒释 [ dào rú shì ]
道家、儒家和佛家的合称。 唐 郑仁表 《左拾遗鲁国孔府君墓志铭》序:“《易》云:‘积善之家必有餘庆。’善之教必阐於道…
隆兴元年 [ lóng xīng yuán nián ]
出自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俗儒 [ sú rú ]
浅陋而迂腐的儒士。和“大儒”、“通儒”相对。《荀子·儒效》:“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
舷号 [ xián hào ]
标志在舰艇两舷水线以上的编号。
但存学 [ dàn cún xué ]
明、蒲圻人,字宗儒。成化举人,官重庆府推官。见《蒲圻县志》。
敷译 [ fū yì ]
传译,翻译。《元史·百官志四》:“艺文监,秩从三品。 天历 二年置。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合校讎者俾兼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