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絃琴 [ qī xián qín ]
见“ 七弦琴 ”。
七弦 [ qī xián ]
亦作“ 七絃 ”。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今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
斫斩 [ zhuó zhǎn ]
砍削。 汉 枚乘 《七发》:“使 琴挚 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絃。”
转絃 [ zhuǎn xián ]
转动弦轴。《宋史·乐志七》:“三準各具十二律声,按絃附木而取。然须转絃合律所用之字,若不转絃,则误触散声,落别律矣。…
弦桐 [ xián tóng ]
汉 桓谭 《新论》:“ 神农 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后因以“絃桐”为琴的别称。《文选·谢庄<月赋>》:“於是絃桐练…
絃桐 [ xián tóng ]
汉 桓谭《新论》:“神农 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后因以“絃桐”为琴的别称。《文选·谢庄<月赋>》:“於是絃桐练响,…
高弦 [ gāo xián ]
高张的琴弦。《文选·陆机<前缓声歌>》:“太容 挥高絃,洪崖 发清歌。”吕向 注:“高絃,谓高张琴瑟絃也。”
九絃琴 [ jiǔ xián qín ]
琴名。 宋 太宗 至道 元年始作·将琴七絃增之为九,名曰: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见《宋史·乐志一》。
九弦琴 [ jiǔ xián qín ]
琴名。宋 太宗 至道 元年始作·将琴七絃增之为九,名曰: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见《宋史·乐志一》。
高絃 [ gāo xián ]
高张的琴弦。《文选·陆机<前缓声歌>》:“ 太容 挥高絃, 洪崖 发清歌。” 吕向 注:“高絃,谓高张琴瑟絃也。”
徽絃 [ huī xián ]
(一)、挥弦。指弹琴。徽,通“挥”。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故有不能下棊而经目识胜负,不能徽絃而过耳解 郑 雅者…
琴弦 [ qín xián ]
亦作“琴絃”。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拊絃 [ fǔ xián ]
指弹琴。三国 魏 嵇康《琴赋》:“拊絃安歌,新声代起。”
弦徽 [ xián huī ]
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仓猝而作,立付弦徽者,仍与徒歌相仿。”絃徽:一说琴弦和…
缠絃 [ chán xián ]
琴弦的一种。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乐律》:“琴中宫、商、角皆用缠絃,至徵则改用平絃。”
冰丝弦 [ bīng sī xián ]
用冰蚕丝做的琴弦。亦泛指琴弦。 明 李东阳 《寄王丹徒公济》诗之二:“美人别我来,赠我冰丝絃。絃直似君操,絃清似君言…
冰丝絃 [ bīng sī xián ]
用冰蚕丝做的琴弦。亦泛指琴弦。明 李东阳《寄王丹徒公济》诗之二:“美人别我来,赠我冰丝絃。絃直似君操,絃清似君言。”
雅弦 [ yǎ xián ]
亦作“雅絃”。指琴瑟之音。
朱丝弦 [ zhū sī xián ]
(一)、亦作“朱丝絃”。用熟丝制的琴弦。(二)、借指琴瑟。
无弦琴 [ wú xián qín ]
(一)、同“无絃琴”。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无声琴 [ wú shēng qín ]
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
三准 [ sān zhǔn ]
(一)、指写作所应注意的三个标准:情、事、辞。(二)、指古琴上定音的三个标准区。古琴将全絃分为十二个段落,在琴面上作…
二十五絃 [ èr shí wǔ xián ]
亦作“二十五弦”。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
无絃琴 [ wú xián qín ]
没有弦的琴。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不解音律,而蓄无絃琴一张,每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
陶令琴 [ táo lìng qín ]
《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