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巧 [ zhēn qiǎo ]
亦作“鍼巧”。谓善于刺绣缝纫。 唐 秦韬玉 《贫女》诗:“敢将十指夸鍼巧,不把双眉鬭画长。”
丢巧针 [ diū qiǎo zhēn ]
(一)、亦作“丢针儿”。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二)、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
丢针儿 [ diū zhēn ér ]
见“丢巧针”。
七孔针 [ qī kǒng zhēn ]
旧俗七夕妇女穿针乞巧所用的针。
输巧 [ shū qiǎo ]
元 代宫女于七夕乞巧,穿针落人后者为“输巧”。
得巧 [ de qiǎo ]
(一)、谓得其巧妙。(二)、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九孔针 [ jiǔ kǒng zhēn ]
古代妇女七夕乞巧时所用的针。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祀牛女二星,妃嬪各执九孔针、五色綫,向月…
七孔鍼 [ qī kǒng zhēn ]
亦作“七孔针”。旧俗七夕妇女穿针乞巧所用的针。《西京杂记》卷一:“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太平御…
玄针 [ xuán zhēn ]
(一)、蝌蚪的别名。(二)、旧俗妇女于夏历七月七日夜对月穿针乞巧所用之针。
巧夕 [ qiǎo xī ]
即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之夜。古代妇女于是夜穿针乞巧,故称。 宋 刘克庄 《即事》诗之三:“ 粤 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箴功 [ zhēn gōng ]
谓用针线缝绣巧饰。《礼记·玉藻》:“凡带,有率,无箴功。”
巧克丁 [ qiǎo kè dīng ]
巧克丁类似马裤呢的毛织物,呢面织纹比马裤呢细。巧克丁是英文tricotine的音泽,有“针织”的意思。
针神 [ zhēn shén ]
(一)、亦作“鍼神”。三国魏女子薛夜来及秦朗之母善制衣,因以“针神”美称之。(二)、泛指针线活特别精巧的女子。
穿针戏 [ chuān zhēn xì ]
旧是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竞穿七孔针为戏,谓可从织女星求得智巧。
金针度人 [ jīn zhēn dù rén ]
传说唐郑侃的女儿采娘,在七夕祭织女时,得到了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加精巧。后以“金针”比喻秘法、诀窍。以“金针…
乞巧楼 [ qǐ qiǎo lóu ]
乞巧的彩楼。唐 王建《宫词》之九二:“每年宫女穿针夜,勅赐诸亲乞巧楼。”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以锦…
贺双星 [ hè shuāng xīng ]
民间传说农历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相会于天河。习俗以是夕供设花果,穿针乞巧,谓之“贺双星”。
针鼻 [ zhēn bí ]
针尾穿线的孔。 北周 庾信 《七夕赋》:“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 倪璠 注:“《西京杂记》曰:‘ 汉 采女常…
现代芭蕾舞 [ xiàn dài bā lěi wǔ ]
针对传统的古典芭蕾而产生的新芭蕾舞。舞蹈技巧仍以古典芭蕾为根基,但其特徵为不采取双人舞的形式。
针码,针码儿 [ zhēn mǎ, zhēn mǎ ér ]
◎ 针码,针码儿 zhēnmǎ,zhēnmǎr[stitch] 缝纫时针与针之间宽度这棉袄针码儿缝得太稀
善巧 [ shàn qiǎo ]
(一)、精巧;巧妙。(二)、乖巧。
下针 [ xià zhēn ]
中医针灸术语。指针刺时的进针。
隔距 [ gé jù ]
针织机 (三)、8 厘米针座中的针数。
引针 [ yǐn zhēn ]
(一)、拔针。(二)、穿线过针孔。指干针线活。
纤巧 [ xiān qiǎo ]
细巧;小巧:饰物纤巧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