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河汉墓群 [ gù hé hàn mù qún ]
六郡 [ liù jùn ]
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河西 [ hé xī ]
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
两河 [ liǎng hé ]
(一)、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
榰机石 [ zhī jī shí ]
支机石。传说 汉武帝 令 张骞 寻觅 河 源,骞 乘槎至天河,见一妇人浣纱,妇人与 骞 一石。
疆泽 [ jiāng zé ]
界河。 汉 阮瑀 《纪征赋》:“遂临 河 而就 济 兮,瞻 禹 蹟之茫茫。距疆泽以潜流兮,经 崑崙 之高冈。”
南河 [ nán hé ]
(一)、古代称 黄河 自今 潼关 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 南河。《书·禹贡》:“浮于 江 沱 潜 汉,逾于 洛,至于…
丁綝 [ dīng chēn ]
后汉、定陵人,字幼春。王莽之末为颍阳尉。光武帝时,下河南、陈刘、颖川二十一县,功至河南太守,封新安乡侯、陵阳侯。见《…
蒲坂 [ pú bǎn ]
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相传虞舜在此建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西汉改称为「蒲反」,东汉复旧,隋炀帝大业初…
安阳县 [ ān yáng xiàn ]
县名。位于河南省北部,漳河之南。平汉铁路经此,为冀、晋、豫三省交通枢纽,旧为彰德府。
修市 [ xiū shì ]
县名,汉置。故置在今河北省景县西北。《汉书·地理志上》:「勃海郡。县二十六,修市。」
汉厫 [ hàn áo ]
秦、汉、三国 魏 时在 敖山(今 河南 荥阳 北)上置谷仓,后因以“汉厫”称防饥的粮仓。
南曲侯国 [ nán qǔ hòu guó ]
西汉清河纲王子刘迁,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五月封南曲侯,南曲侯国国都在今河北邱县北。
织女河 [ zhī nǚ hé ]
天河。又名银河。古代神话相传 织女 与 牛郎 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故称。《汉武帝内传》:“启彼无涯津,汎此…
俊靡 [ jun4 mí ]
县名,汉置,故城在河北遵化县之西北。《汉书·地理志下》:「右北平郡,县十六,俊靡。」
丁外人 [ dīng wài rén ]
汉、河间人。通昭帝长姉鄂邑盖长公主。见《前汉书·卷九十七》、《日知录·卷二十五》。
寻源使 [ xún yuán shǐ ]
汉武帝 派遣 张骞 等出使 西域,寻 黄河 源头,后人称之为寻源使。事见《汉书·张骞传》。
三点水 [ sān diǎn shuǐ ]
汉字偏旁,形状为“氵”。如“江、河、沐、浴”等字的左边部分。
韫籙 [ yùn lù ]
谓承受天命。《宋书·礼志三》:“圣上韞籙蕃河,竚翔衡汉。”
永和初 [ yǒng hé chū ]
永和:东汉顺帝的一个年号。初:第一年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后汉书·张衡传》
利河口塘 [ lì hé kǒu táng ]
地名。在今湖北省锺祥县西北,利河入汉江,一名长板河,源出南漳县,东南流历荆门县境入江。
浚利 [ jùn lì ]
畅通无阻。《汉书·沟洫志》:“今可决 平原 金隄 间,开通 大河 ,令入故 篤马河 ,至海五百餘里,水道浚利。”
鸿沟 [ hóng gōu ]
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界线分明不可逾越的鸿沟
休溷 [ xiū hùn ]
戎狄地名。《史记·赵世家》:「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正义:「自河宗休溷诸貉,乃戎狄之地也。」;汉、应劭《风俗通·…
城坞 [ chéng wù ]
作为屏障的小型城堡。《后汉书·西羌传·滇良》:“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 桥,欲度兵击 迷唐 。”
【词语拼音】hé hàn
【词语解释】[释义](1) (名)〈书〉银河。 (2) (名)〈书〉比喻大而无当不可凭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构成]并列式:河+汉 [例句]幸毋河汉斯言。(作谓语)近义词天河、云汉详细解释◎ 河汉 héhàn(1) [the Milky Way]∶银河(2) [empty talk]∶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1). 黄河 与 汉水 的并称。《庄子·齐物论》:“ 王倪 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 河 汉 之流,曝以秋阳之景。”(2).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南朝 梁 沉约 《夜夜曲》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陈梦雷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餘 涇 渭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4).《庄子·逍遥游》:“ 肩吾 问於 连叔 曰:‘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邇。’子姪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復,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儼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