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蛇势 [ cháng shān shé shì ]
常山蛇,传说会稽常山有一种蛇,击其头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腰则首尾皆应。常山蛇势即古代兵学家取效常山蛇反应迅捷而…
常山蛇 [ cháng shān shé ]
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首尾互相救应的蛇。后因以喻首尾相顾的阵势。《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
常山阵 [ cháng shān zhèn ]
首尾呼应的阵法。阵势如 常山 之蛇,故名。 隋 明馀庆 《从军行》:“风捲 常山 阵,笳喧 细柳 营。”参见“ 常山…
恒山蛇 [ héng shān shé ]
即常山蛇。古代传说指首尾相应之蛇,常用以喻首尾相应的阵法。
蠕蛇 [ rú shé ]
(一)、亦作“蝡蛇”。(二)、传说中的蛇名。《山海经·海内经》:“有 灵山 ,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龟蛇 [ guī shé ]
(1).龟和蛇。古人常将此二物绘于旗上,以为能消灾避害。《周礼·春官·司常》:“龟蛇为旐。” 郑玄 注:“龟蛇象其扞…
土虺蛇 [ tǔ huī shé ]
亦称“土骨蛇”。亦称“土脚蛇”。蝮蛇的俗称。常省称为“土虺”。
龙蛇 [ lóng shé ]
比喻非常的人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ldq…
蛇山 [ shé shān ]
(1).即 黄鹤山 。横亘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城中。与 汉阳 龟山 隔江对峙。山形蜿蜒如蛇,故名。(2).在 陕…
疆良 [ jiāng liáng ]
根据《山海经》的描绘:疆良口里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师妾手中耍蛇,神于儿身缠两蛇,洞庭怪神头上顶蛇等等。
蜿蜓 [ wān tíng ]
最通常的说法是“曲曲折折”,不过在我看来,它更多是强调“细”。山路蜿…
钩蛇 [ gōu shé ]
传说中的一种钩食人畜的怪蛇。《山海经·中山经》“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 晋 郭璞 注:“今 永昌郡 有鉤蛇,长数…
蛇婆 [ shé pó ]
即海蛇。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蛇婆》﹝集解﹞引 陈藏器 曰:“蛇婆生东海水中,一如蛇,常自浮游,採…
懒蛇 [ lǎn shé ]
某种蛇的别称。 在方言和俚语里常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懒惰,像冬天里冬眠的蛇一样懒得不爱动。
肥遗 [ féi yí ]
(1).鸟名。《山海经·西山经》:“﹝ 英山 ﹞有鸟焉,其状如鶉,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癘,可以杀虫。” 晋…
蛇吞象 [ shé tūn xiàng ]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 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蛇头蝎尾 [ shé tóu xiē wěi ]
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唐 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之一:“暫時上天少問天…
长蛇 [ cháng shé ]
(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山海经·北山经》:“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晋…
颈槽蛇属 [ jǐng cáo shé shǔ ]
颈槽蛇属jǐng cáo shé shǔ 颈槽蛇属(学名:Rhabdophis)是蛇亚目游蛇科游蛇亚科下的一个蛇属,…
蛇羹 [ shé gēng ]
用蛇肉所作之羹。前蜀 贯休《送人之岭外》诗:“小店蛇羹黑,空山象粪枯。”宋 朱彧《萍洲可谈》:“广南 人食虵,市中鬻…
赤霄剑 [ chì xiāo jiàn ]
拼音:chì xiāo jiàn 介绍 赤霄: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
蛇退 [ shé tuì ]
如蛇之倒退而行。常用以喻险地难行。
鲸吞蛇噬 [ jīng tūn shé shì ]
鲸吞蛇噬(鯨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清 鲁一同 《秦论》:“ 秦 人一出其师以挠 山 东,诸侯…
银蛇 [ yín shé ]
(一)、蛇类之一种。(二)、比喻蜿蜒的雪山。
蟠虵 [ pán shé ]
亦作“蟠蛇”。盘曲的蛇。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朱道士 者,太和 八年,常游 庐山,憩於涧石,忽见蟠…
【词语拼音】cháng shān shé
【词语解释】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首尾互相救应的蛇。后因以喻首尾相顾的阵势。《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晋书·桓温传》:“初 诸葛亮 造八阵图於 鱼復 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 温 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 宋 苏轼 《会猎苇园》诗:“雄心欲搏南涧虎,阵势颇学常山蛇。” 清 顾炎武 《江上》诗:“何当整六师,势如常山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