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瘢 [ dāo bān ]
刀痕。 唐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诗:“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 长城 窟更寒。”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
刀痕箭瘢 [ dāo hén jiàn bān ]
为刀箭所伤之瘢痕也。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宋韩世忠尝中毒矢,以强弩括取之,十指仅全四,不能动,刀痕箭瘢如刻书然。…
刀痕 [ dāo hén ]
刀伤留下的瘢痕。
洗垢索瘢 [ xǐ gòu suǒ bān ]
洗垢索瘢 见“ 洗垢求瘢 ”。
瘢痕 [ bān hén ]
瘢:伤口愈合后留下了瘢痕。
洗垢求瘢 [ xǐ gòu qiú bān ]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疮痕 [ chuāng hén ]
瘢痕
龙窠石 [ lóng kē shí ]
一种可以治疮瘢的石子。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龙窠石》:“ 中山 僧 表坚 ,面多瘢痕,偶溪中得石如鷄子,夜觉凉冷,…
催租瘢 [ cuī zū bān ]
指农民被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的伤瘢。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宋 范成…
痏疥 [ wěi jiè ]
瘢痕和疥疮。比喻小事。
瘢痏 [ bān wěi ]
创伤;瘢痕。
鬼跌记 [ guǐ diē jì ]
方言。紫瘢。详“鬼青块”。
洗垢求瑕 [ xǐ gòu qiú xiá ]
洗垢求瑕 见“ 洗垢求瘢 ”。
盘夷 [ pán yí ]
犹创伤。槃,通“瘢”。
强根 [ qiáng gēn ]
蒜瓣底部硬结的瘢。
痘瘢 [ dòu bān ]
人患痘疮后留下的瘢痕。
吹毛索瘢 [ chuí máo suǒ bān ]
chuī máo suǒ bān 吹毛索瘢 同“ 吹毛求疵 ”。 清 邹弢 《三借庐笔谈·杨文乾》:“ 田 ( 田文…
鬼青块 [ guǐ qīng kuài ]
方言。紫瘢。《青年报》198(二)、(九)、17:“由于紫瘢不痛不痒,常常无意间发现,因此在很多农村称它‘鬼跌记’或…
瘢疵 [ bān cī ]
比喻过失;缺点。 清 姚鼐 《祭张少詹曾敞文》:“众所顾畏,索刺瘢疵。”
寻瘢索绽 [ xún bān suǒ zhàn ]
指仅从表面现象追查人家的过失。瘢,皮肤斑痕。
吹垢索瘢 [ chuī gòu suǒ bān ]
吹垢索瘢 犹言吹毛求疵。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亭林年谱有沿误处》:“ 石州 此谱为二百年来仅有之作,余非敢吹垢索瘢…
瘢痆 [ bān nì ]
疤痕;疮痕。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念齿慰霉黧,视伤悼瘢痆。”
面涅 [ miàn niè ]
面部创伤的瘢痕。《宋史·狄青传》:“青 奋行伍,十餘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
萝卜花 [ luó bo huā ]
眼球角膜发生溃疡,好转后,在角膜上遗留下的白色瘢痕,俗称萝卜花。
吹毛求瘢 [ chuī máo qiú bān ]
求:寻找;瘢:疤痕。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词语拼音】dāo bān
【词语解释】刀痕。 唐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诗:“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 长城 窟更寒。”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 朱亥 ﹞左颊上有一大刀瘢,右膊袒出,手执四十斤大铁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