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火 [ suì huǒ ]
地方风俗。 吴 中习俗,除夕每家在门口烧柴满盆以取暖,叫岁火。 明 杨慎 《甲午临安除岁》诗:“隣墻儿女亦无睡,岁火…
星燧贸迁 [ xīng suì mào qiān ]
燧:火镜,古代的取火器;贸:交易。比喻岁月变迁。
燃情 [ rán qíng ]
情感火热炽烈的:燃情岁月。
灰火 [ huī huǒ ]
(一)、火灰,物体燃烧后的余烬。(二)、葭灰与燧火。指岁月、节候。
束缊举火 [ shù yūn jǔ huǒ ]
shù yùn jǔ huǒ 束缊举火(束緼舉火) 同“束縕请火”。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
束緼举火 [ shù yùn jǔ huǒ ]
同“束緼请火”。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緼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登岁 [ dēng suì ]
(一)、丰年。晋 陶潜《有会而作》诗序:“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二)、升于岁首。《旧唐书·音乐…
燔烈 [ fán liè ]
《诗·大雅·生民》:“诞我祀如何……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毛 传:“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 孔颖达 疏:“傅…
年羹 [ nián gēng ]
过年时吃的羹汤。明 杜岕《元旦》诗:“称心分岁火,绕膝送年羹。”
带岁 [ dài suì ]
旧时除夕,按照小孩的年岁系钱、芝麻壳于衣带,称为“带岁”。《海丰县志》:“除夕,门前燎火,爆竹呼噪,俗曰叫明;以芝麻…
添火 [ tiān huǒ ]
(一)、增设火炉,用于取暖。据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添火》记载,北京 居民照例于十月初一添设煤火,次年二月初一…
水浇莲 [ shuǐ jiāo lián ]
烟火的一种。点燃后火焰如蓬形喷泉,故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花炮棚子製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
六岁穣,六岁旱 [ liù suì ráng,liù suì hàn ]
春秋 后期出现的一种农业丰歉循环学说。《史记·货殖列传》:“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据《越绝书》应为“康”);…
金穰 [ jīn ráng ]
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语出《史记.天官书》…
竹节花 [ zhú jié huā ]
烟火的一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又有霸王鞭、竹节花、泥筩花、金盆捞月、叠落金钱,种类纷繁,难以悉…
消逝 [ xiāo shì ]
消失:岁月消逝。火车的隆隆声慢慢消逝了。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消逝。
岁运 [ suì yùn ]
(一)、太岁星的运转。汉 王充《论衡·明雩》:“范蠡、计然 曰:‘太岁在﹝于﹞水,毁;金,穰;木,飢;火,旱。’夫如…
空养 [ kōng yǎng ]
谓以文火焙物。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煅丹砂》:“得煅朱法。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
围炉 [ wéi lú ]
中国岁时风俗。流行于台湾、福建等地。除夕吃守岁酒时,家家在聚餐的桌子底下,放只火炉,也有在桌上置一火炉(锅),炉的四…
金穣 [ jīn ráng ]
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语出《史记·天官书》…
断火 [ duàn huǒ ]
◎ 断火 duànhuǒ[cannot keep the pot boiling] 旧时指自寒食节起,…
却火雀 [ què huǒ què ]
亦作“却火雀”。鸟名。传说置火中,火即散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顺宗 皇帝即位岁, 拘弭国 贡却火雀(…
火祆 [ huǒ xiān ]
即琐罗亚斯德教。该教最初流行于 伊朗 和 中亚细亚 一带,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后称“火祆教”或“火祆”,以火为善和光明的…
火阁 [ huǒ gé ]
为防寒保暖而在大房间中隔出来的小房间,有取暖御寒设备。宋 孔平仲《有感时梦锡寻医而思求免官》诗:“去岁城门坐彻晚,前…
灰埃 [ huī āi ]
尘土。 唐 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盪,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宋 周紫芝 《凌歊晚眺…
【词语拼音】suì huǒ
【词语解释】地方风俗。 吴 中习俗,除夕每家在门口烧柴满盆以取暖,叫岁火。 明 杨慎 《甲午临安除岁》诗:“隣墻儿女亦无睡,岁火天灯喧五更。” 清 杜岕 《元旦》诗:“称心分岁火,绕膝送年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