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掇 [ shí duo ]
(一)、整理:屋子里拾掇得很整齐。(二)、修理:拾掇钟表。(三)、打;惩治:刚到那儿,就让人给拾掇了。掇(duo)。
抚掇 [ fǔ duō ]
犹摭拾。
抬叠 [ tái dié ]
打迭,收拾。
捃拾 [ jùn shí ]
拾取;收集。
拾弄 [ shí nòng ]
收拾,整理。
裒掇 [ póu duō ]
辑集掇拾。
屏当 [ píng dāng ]
收拾;整理。
俯拾皆是 [ fǔ shí jiē shì ]
俯拾即是。
估倒 [ gū dǎo ]
搞;弄;收拾。
束囊 [ shù náng ]
收拾行囊。
阑得 [ lán de ]
拾到;捡到。
束取 [ shù qǔ ]
捆缚拾取。
拾夺 [ shí duó ]
收拾。
拾地芥 [ shí dì jiè ]
《汉书·夏侯胜传》:“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
修椽 [ xiū chuán ]
长椽也。唐、杜甫〈陈拾遗故宅诗〉:「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
搏砂弄汞 [ bó shā nòng gǒng ]
搏:拨弄;弄:设法取得;汞:水银。拨弄砂子,收拾水银。比喻难以收拾。
诵拾 [ sòng shí ]
诵读摭拾。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家书七》:“愚者诵拾名数以炫侈博。”
覩当 [ dǔ dāng ]
收拾,安排。
并当 [ bìng dāng ]
收拾料理。
拴束 [ shuān shù ]
收拾;捆缚。
整叠 [ zhěng dié ]
整理,收拾。
钓采 [ diào cǎi ]
谋取;拾取。
整束 [ zhěng shù ]
整理收拾。
拾紫 [ shí zǐ ]
见“拾青紫”。
拾余唾 [ shí yú tuò ]
见“拾唾餘”。
【词语拼音】shí yīn
【词语解释】 拼音:shí yīn 拾音概述 拾音就是把声音收集的过程。 一、单个人声拾音 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MIC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话筒与嘴的距离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1、最通常的录法: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 2、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所说的拾音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 近讲效应: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唱歌的时候离MIC越近,你所听到的声音的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你离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 但是,在不使声音过渡失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 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那就尽你一切所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你的后期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你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 无论要如何录制人声,一定要给MIC加上防扑罩,加防扑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于你话筒的防潮,也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的。 3、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那么,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够的拾取能力,并且你的录音环境足够好的话。 4、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内,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在一个有优秀拾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我比较通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销,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当你获得一个成功的MIC摆位的时候,呵呵,你会听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 二、和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