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药 [ fú yào ]
埋伏着的炸药。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二:“密云不雨,伏药徧地,迅雷乘之,乃易爆发,其理势使然。”
伏猪 [ fú zhū ]
药草名。《广雅·释草》:「伏猪,木禾也。」
咀药 [ zuǐ yào ]
(一)、服药。《汉书·王嘉传》:“嘉 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
伏毒 [ fú dú ]
服毒,吃毒药自杀。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负心》:“余谓 张三 赠金、伏毒二事都奇。”
吃药 [ chī yào ]
服用药物。《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正伏侍黛玉吃药,也顾不得什么。」特指吃毒品。如:「这家伙吃药,所以神志不清。」…
乳药求死 [ rǔ yào qiú sǐ ]
饮毒药求死也。《后汉书·王允传》:「允厉声曰:『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投杯而起,出…
三伏贴 [ sān fú tiē ]
三伏贴 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双侧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成人一般贴2至6小…
伏刃 [ fú rèn ]
用刀剑自杀。《汉书·息夫躬传》:“小夫愞臣之徒,憒眊不知所为,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伏兔 [ fú tù ]
(一)、亦作“伏菟”。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二)、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三)…
空养 [ kōng yǎng ]
谓以文火焙物。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煅丹砂》:“得煅朱法。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
伏龟 [ fú guī ]
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为松树之精所化。《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伏灵 [ fú líng ]
(一)、亦作“伏苓”。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二)、彗星的一种。
伏食 [ fú shí ]
服食。指道家服食丹药。 清 袁仁林 《古文周易参同契注》卷二:“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
面药 [ miàn yào ]
预防面部皮肤因寒冻而皴裂的药膏。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曰…
上药 [ shàng yào ]
(一)、指仙药。《神农本草经》卷三:“上药令人身安命延,昇天神仙,遨游上下。”唐 李商隐《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
仰药 [ yǎng yào ]
服毒药。《汉书·息夫躬传》:“小夫愞臣之徒,憒眊不知所为,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旧唐书·懿宗纪》:“ 京兆…
一伏时 [ yī fú shí ]
一昼夜。 元 王与 《王冤录·毒药死》:“中砒霜野葛毒死,春夏秋冬得一伏时徧身发小皰,作青黑色,身上亦作青黑色。”
发作 [ fā zuò ]
(一)、(隐伏的事物)突然暴发或起作用:胃病发作。药性发作。(二)、发脾气:他有些生气,但当着大家的面不好发作。
通汗 [ tōng hàn ]
使流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河砂》:“六月取河砂,烈日暴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即易之。取热彻通汗,随病用药…
数伏 [ shǔ fú ]
进入伏天;伏天开始。见〖三伏〗。
庚伏 [ gēng fú ]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庚伏”。
三伏 [ sān fú ]
(一)、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子窠 [ zǐ kē ]
古代装在突火枪中的火药弹。纸制,实以火药,伏以引线,借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射而出,射击敌人。开日后子弹的先声,是火器…
匍伏 [ pú fú ]
跪伏;趴伏。
香薷圆 [ xiāng rú yuán ]
一种药名,主治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乾,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