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 [ yú dé ]
犹遗泽。《北齐书·王琳传》:“ 琳 经蒞 寿阳 ,颇存遗爱;曾游 江 右,非无餘德。”
余曰德 [ yú yuē dé ]
明、南昌人,初名应擧,字德甫。嘉靖进士,官福建按察副使。着有《余德甫集》。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万斯同《明史·卷…
遗德余烈 [ yí dé yú liè ]
遗德余烈(遺德餘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宋 王珪 《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 …
胡余德 [ hú yú dé ]
余德秀 [ yú dé xiù ]
余德耀 [ yú dé yào ]
刺呼 [ cì hū ]
名片上所写的姓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翼日,即来答拜。展其刺呼,始知 余 姓 德 名。”
三甫 [ sān fǔ ]
明 诗人 余曰德 字 德甫,张佳允 字 肖甫,张九一 字 助甫,合称“三甫”。
宴私 [ yàn sī ]
古代名词,有公余的私生活、亲昵德意思。
遗休余烈 [ yí xiū yú liè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同“遗芳余烈”。
谊行 [ yì xíng ]
义行;德行。 明 唐顺之 《章孺人传》:“余父虽布衣,文学谊行伏一时。”
积善余庆 [ jī shàn yú qìng ]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毫相一分 [ háo xiāng yī fēn ]
佛教术语,佛灭后之比丘浴于如来白毫相之一分德而衣食有余云。
静憩 [ jìng qì ]
指隐居。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曩日静憩 钟巖 ,余便观止。餐仁饮德,十有餘年。”
齿德 [ chǐ dé ]
(一)、《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宋 魏了翁《古今考》:“满…
纳兰词 [ nà lán cí ]
词集。清代纳兰性德作。五卷,补遗一卷。收词三百三十余首。另有《饮水词》等,均非足本。
歌伎 [ gē jì ]
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诗:“诗从歌伎采,辩使坐宾惊。”
便液污地 [ biàn yè wū dì ]
小便污余地也。宋、司马光《资治通监·唐纪》:「德宗建中四年,见希烈恐惧,便液污地。」;注:「便液,谓尿溺也。」
遗芬馀荣 [ yí fēn yú róng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出自《宋书·礼志三》:“爰洎姬汉,风流尚存,遗芬余荣,绵映纪纬。”
行善积德 [ xíng shàn jī dé ]
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出自《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上窰 [ shàng yáo ]
镇名。在安徽省怀远县南。《宋史·李谷传》:「周显德三年,谷拜吴军数千于来远,又破千余人于山口镇,进攻上窰。」
死有余罪 [ sǐ yǒu yú zuì ]
sǐ yǒu yú zuì 死有余罪(死有餘罪) 犹死有馀辜。 宋 苏轼 《东坡志林·七德八戒》:“且夫自今而言之,…
读书三余 [ dú shū sān yú ]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余力 [ yú lì ]
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不遗余力
孑余 [ jié yú ]
剩余,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