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土地 [ gōng yǒu tǔ dì ]
凡未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的土地,或私有土地的所有权消灭者。
土石 [ tǔ shí ]
泥土和沙石。如:「连日豪雨造成山路坍方,土石挡路,使民众出入相当不便。」
耕者有其田 [ gēng zhě yǒu qí tián ]
耕者有其田 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的一种主张。 孙中山 晚年把它作为实现“平均地权”的口号…
土地兼并 [ tǔ dì jiān bìng ]
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土方 [ tǔ fāng ]
(一)、挖土、填土、运土的工作量通常都用立方米计算,一立方米称为一个土方。(二)、上述工作叫土方工程,有时也简称土方…
陋民 [ lòu mín ]
贱民,小民。《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逸周书·大聚》:“若其凶土陋民,贱食贵货,…
荒旱 [ huāng hàn ]
民有菜色,土地荒疏连年荒旱,气候干旱。
上龙土司 [ shàng lóng tǔ sī ]
土司之名。明代所置。清代属广西省龙州厅。民国时置上金县。《清史稿·地理志》:「广西,太平府,土司一,上龙土司。」
毕兹卡 [ bì zī kǎ ]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卡”具有先民的思想之中,“卡措”在土家语中是“宗族”的含义。
安土重迁 [ ān tǔ zhòng qiān ]
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分民 [ fēn mín ]
(一)、古时分封土地,其地居民随同划归受封者管辖,谓之分民。(二)、谓将国用所需寄付于民。
列土分疆 [ liè tǔ fèn jiāng ]
谓分封土地也。《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分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
飞苞驿篚 [ fēi bāo yì fěi ]
古代少数民族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
封授 [ fēng shòu ]
封建帝王赐予臣民以名位或土地财物等。
土司学 [ tǔ sī xué ]
土司学 - 概念 土司学专著 土司学不是一门学科,它像红学、科举学、敦煌学、甲骨学、徽学等一样,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专…
瘠土 [ jí tǔ ]
不肥沃的土地。《国语·鲁语下》:“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韦昭 注:“磽确为瘠。”…
下旺土司 [ xià wàng tǔ sī ]
土司名。明置。故治在今广西下旺司东。民国初属广西省田南道。《清史稿·地理志》:「广西。百色直隶厅,土司一,下旺土司。…
案土 [ àn tǔ ]
安定本土。案,通“ 安 ”。 汉 贾谊 《过秦论下》:“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案,《史记·秦始皇本纪》引作“安”。
地主制经济 [ dì zhǔ zhì jīng jì ]
与“领主制经济”相对。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地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民为基础。土地自由买卖。地主将土地…
土地证 [ tǔ dì zhèng ]
我国土地改革后由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的简称。茹志鹃《三走严庄》:“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都不能算数,拿来…
社稷生民 [ shè jì shēng mín ]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指国家与人民。
矮奴 [ ǎi nú ]
为奴之侏儒。唐 白居易《道州民》诗:“道州 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餘。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 道州 任土贡。”《旧唐…
租地农民 [ zū dì nóng mín ]
租地农民指全部或大部租入土地、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面朝黄土背朝天 [ miàn cháo huáng tǔ bèi cháo tiān ]
一般是指农民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低着头、弯着腰,正好脸朝着黄土(中原地区的土地是黄色的),后背朝着天。用来形容农民耕…
土地管理法 [ tǔ dì guǎn lǐ fǎ ]
定义 指对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进行管理活动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详细…
【词语拼音】tǔ mín
【词语解释】土人;当地人。《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巴 蜀 流民布在 荆 湘 间,数为土民所侵苦。”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三:“纯之 以药救人无数,仍刻其方以示土民。”《清史稿·食货志一》:“广西 庆远府 归流土民百七十九名,汇入 宜山 籍。”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三讲:“说到这些 三苗,也是 中国 当日原有的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