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术 [ gé shù ]
格物之术。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
笔走蛇龙 [ bǐ zǒu shé lóng ]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笔触 [ bǐ chù ]
(一)、指在画面上有意识注意用笔,并留下痕迹,借以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和画面的节奏感。(二)、指文学作品(或其他艺…
倒贩 [ dào fàn ]
抬高价格转手贩卖。如:他搞过小宗倒贩活动,弄到过一笔不算太少的钱。
偏格 [ piān gé ]
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第二…
燕尾 [ yàn wěi ]
(一)、燕子的尾羽。(二)、燕尾分叉像剪刀,因用以摹状末端分叉的东西。(三)、本指颜真卿书体中捺脚处的一种独特风格,…
麻姑掷米 [ má gū zhì mǐ ]
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
玉格 [ yù gé ]
(1).玉做的笔架。 宋 周必大 《玉堂杂记》:“御前设小案,用牙尺压蠲纸一幅,傍有漆匣小歙砚,寘笔墨于玉格。”(2…
广陵十八格 [ guǎng líng shí bā gé ]
广陵十八格,相传为中国最早的谜格。古今谜书,凡介绍谜格,必然提及“广陵十八格”。如清代徐宾华…
栗尾 [ lì wěi ]
毛笔名。以鼬鼠毛制成。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蔡君謨 既为余书《集古録目序》……余以鼠鬚栗尾笔、铜緑笔格、…
舂容大雅 [ chōng róng dà yá ]
舂容大雅 指文章气度雍容,用辞典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宋 末文格猥琐, 元 末文格纤穠,…
随笔 [ suí bǐ ]
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五格剖象法 [ wǔ gé pōu xiàng fǎ ]
来历 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较有影响的一种取名法。最初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人熊崎健翁根据中国易学数理学开创,因此五格…
笔仗 [ bǐ zhàng ]
(一)、谓书画诗文的风格。元 本 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覷着他,教我心儿好感伤。”《二…
仿格 [ fǎng gé ]
亦叫仿格纸。儿童练毛笔字用的有格子的纸。有的印字,写时照描;有的无字,可临帖摹写。 许地山 《女儿心》:“你大概因为…
笔机 [ bǐ jī ]
创作灵感;文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 清 李渔 《闲…
意存笔先 [ yì cún bǐ xiān ]
指写字作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
拗格 [ niù gé ]
生硬不顺口。 刘师培 《文说·和声》:“特语末韵词,有谱可凭;句内声病,涉笔易犯。故往往閲之斐然,而诵之拗格。”
简净 [ jiǎn jìng ]
简洁。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在文字风格上,我努力使它短小简净,使读者不看名字就知道它的作者。”
笔迹测评师 [ bǐ jī cè píng shī ]
“通过人的笔迹,就能分析出书写者的性格、能力和心理特点。”近日,一项名为“笔迹测评师”的新技能由EST全国人才专业技…
吴带当风 [ wú dài dāng fēng ]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笔气 [ bǐ qì ]
文章的风格气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不消关节,只看他的路数笔气,那卷子就是亮的了。”《林则徐日记·嘉庆二十一年…
九宫格日记 [ jiǔ gōng gé rì jì ]
九宫格日记是一个在线的日记网站,采用传统经典的九宫格方式,有九个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可以随意选择日记的背景颜色,然后开…
软俗 [ ruǎn sú ]
亦作“輭俗”。谓笔力软弱、俗气。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昌 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明快 [ míng kuài ]
(一)、(语言、文字等)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笔法明快。(二)、性格开朗直爽;办事有决断:她为人明快达观,工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