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藏 [ liù zàng ]
(一)、六腑。(二)、佛教语。原以龟藏其头尾四足避害,比喻修行者藏其六识。后泛指退避忍让。参阅《杂阿含经》四三。
龟六藏 [ guī liù cáng ]
见“ 龟藏六 ”。
百骸六藏 [ bǎi hái liù cáng ]
指整个躯体内外。《列子·周穆王》:“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
龟藏六 [ guī cáng liù ]
谓龟遇危险便将头尾和四足缩入甲中以避害。后因比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简出,以免招嫉惹祸。语本《杂阿含经》卷四三:“过…
五藏六府 [ wǔ zàng liù fǔ ]
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亦作“五脏六腑”。
六藏丹 [ liù cáng dān ]
龟藏 [ guī cáng ]
(一)、将占卜所用龟甲珍藏起来。(二)、见“龟藏六”。
龟潜 [ guī qián ]
犹龟藏六。比喻深居简出。
六陈 [ liù chén ]
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以其可以久藏,故称“六陈”。
府藏 [ fǔ cáng ]
(一)、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二)、腑脏。五脏六腑的总称。府,通“腑”,藏,通“臟”。
万钟之藏 [ wàn zhōng zhī cáng ]
钟:量器,六石四斗为一钟。形容储藏财物非常多。
彝语 [ yí yǔ ]
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形成于6千多年前,现代彝语有六种方言。
藏头伉脑 [ cáng tóu kàng nǎo ]
同“藏头擫脑”。《朱子语类》卷六六:“若圣人有甚么説话要与人説,便分明説了;若不要与人説,便不説;不应恁地千般百样,…
伊西嘉穆错 [ yī xī jiā mù cuò ]
第六世达赖之名。一作伊什嘉穆错。被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拥立,惟拉萨衆喇嘛,青海诸台吉不从,另拥立罗卜藏噶勒藏嘉穆错,因…
理藩院 [ lǐ fán yuàn ]
清代特设在六部以外的部级机构,掌理蒙古、西藏等藩属事务的官署。清末改为理藩部,民国以后改名蒙藏事务局,后又改名蒙藏委…
灵飞经 [ líng fēi jīng ]
道经名。今《道藏》中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及《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二种,合称《灵飞经》。
凌室 [ líng shì ]
古代藏冰之室。《汉书·惠帝纪》:“秋七月乙亥,未央宫 凌室灾。”颜师古 注:“凌室,藏冰之室也。”《三辅黄图·右长乐…
六用 [ liù yòng ]
佛教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功能。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一:“自从一生二,…
四院 [ sì yuàn ]
唐 代太常寺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
天藏 [ tiān cáng ]
(1).天然之府藏。指盐。《魏书·食货志》:“盐池天藏,资育羣生。”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天藏》:“ 北魏 元雍 …
安藏 [ ān cáng ]
窝藏。《元典章·户部六·伪钞》:“ 刘大 首获同居弟 刘伯察儿 ,知情安藏歹狱造伪人 苏坚 ,又於本家雕造伪钞,取问…
守藏 [ shǒu zàng ]
(一)、贮藏保管。《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二)、看管财库…
麤快 [ cū kuài ]
简捷。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张藏》:“ 张藏 亦 吴 弟子也,裁度麤快,思若涌泉,寺壁十间,不旬而毕。然六法不…
弢钤 [ tāo qián ]
(一)、犹弢藏。(二)、古代兵书《六韬》和《玉钤》的并称。后因以称用兵的谋略。
噶厦 [ gá xià ]
藏语音译词。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清乾 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废原封郡王,命由噶伦四人(三俗一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