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之辨 [ huá yí zhī biàn ]
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民夷 [ mín yí ]
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后汉书·刘虞传》:“虞 初举孝廉,稍迁 幽州 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 鲜卑、乌桓、夫餘、…
人方 [ rén fāng ]
古族名。即 夷方。人,通“夷”。
畎夷 [ quǎn yí ]
即 犬戎 。又称混夷、昆夷。古 戎 人的一支,在 殷 周 时居于我国西北部。《尚书大传》卷四:“ 文王 受命……四年…
夷牀 [ yí chuáng ]
古丧礼陈尸之床。《仪礼·既夕礼》:“夷牀饌于阶间。” 郑玄 注:“夷之言尸也。朝正柩用此牀。”《周礼·天官·凌人》“…
玉历 [ yù lì ]
(一)、见“玉历”。(二)、见“玉沥”。(三)、亦作“玉歷”。原指正朔,引申为历数、国运。汉 焦赣《易林·屯之蒙》:…
地火明夷 [ dì huǒ míng yí ]
明夷卦展示明夷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明夷”是失意的意思。
夷离毕 [ yí lí bì ]
官名 辽 代置夷离毕院,掌刑狱,为北面官。设有夷离毕,左、右夷离毕,知左、知右夷离毕事等官。见《辽史·百官志一》。
明夷卦 [ míng yí guà ]
明夷卦展示明夷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明夷”是失意的意思。
不夷不惠 [ bù yí bù huì ]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处之夷然 [ chǔ zhī yí rán ]
处之夷然(處之夷然) 同“ 处之泰然 ”。《晋书·王承传》:“ 承 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离世絶俗 [ lí shì jué sú ]
íìéú(一)、犹言离世异俗。íìéú犹言离世异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於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
詈夷为跖 [ lì yí wéi zhí ]
詈:咒骂;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夷槃 [ yí pán ]
亦作“ 夷盘 ”。盛冰冰尸用的大盘。《周礼·天官·凌人》:“大丧,共夷槃冰。” 郑玄 注:“夷之言尸也。实冰于夷槃中…
化险为平 [ huà xiǎn wéi píng ]
释义 义参「化险为夷」。见「化险为夷」条。
以夷攻夷 [ yǐ yí gōng yí ]
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
夷齐 [ yí qí ]
伯夷 和 叔齐 的并称。《孔丛子·陈士义》:“ 夷 齐 无欲,虽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园吟》:“持盐把…
冰夷 [ bīng yí ]
即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山海经·海内北经》:“ 从极之渊 ,深三百仞,维 冰夷 恒都焉。 冰夷 人面,乘两龙。” 郭…
夷德 [ yí dé ]
(一)、谓夷人之性。《左传·定公四年》:“夷德无厌,若邻於君,疆埸之患也。”《左传·哀公十三年》:“且夷德轻,不忍久…
由夷 [ yóu yí ]
许由 和 伯夷 的并称。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虽才怀 随 和 ,行若 由 夷 ,终不可以为荣。”《楚辞·刘…
嬴女 [ yíng nǚ ]
指传说中的 秦穆公 女 弄玉。秦,嬴 姓,故称 秦 女为 嬴女。唐 李白《凤凰曲》:“嬴女 吹玉簫,吟弄天上春。”唐…
牙签玉轴 [ yá qiān yù zhóu ]
牙签玉轴(牙籤玉軸) 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隐居通议·古赋一》引 宋…
房木 [ fáng mù ]
辛夷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交夷》。
长夷 [ cháng yí ]
中国 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语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 交趾 大教, 鲜支 、 渠廋 、 氐羌 ,北 山戎 、…
秦昭盟夷 [ qín zhāo méng yí ]
指秦昭襄王与夷人刻石为盟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及秦昭盟夷,设黄龙之诅。”范文澜注引《华阳国志·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