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旨 [ chéng zhǐ ]
(一)、亦作“承指”。逢迎意旨。(二)、接受圣旨。(三)、官名。
旨义 [ zhǐ yì ]
旨意。《新唐书·选举志上》:“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参见“ 旨意 ”。
音指 [ yīn zhǐ ]
(一)、言辞旨意。(二)、音乐所表现的旨趣。
泣歧悲染 [ qì qí bēi rǎn ]
泣歧:见歧路哭,因可以向南也可以向北;悲染:见染丝而悲伤,因可以染成黄色或黑色。形容悲叹人们易受外界世俗影响而迷失方…
惰贫 [ duò pín ]
明 代 浙江 奉化 地区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
辞旨甚切 [ cí zhǐ shèn qiè ]
辞旨:言词和意旨。指言谈以及思想都十分恳切。
賫传 [ jī chuán ]
亦作“賷传”。奉旨传宣。《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玉帝 见奏,即传玉旨差 周 广 为使,賷传詔旨。”
俗用 [ sú yòng ]
1.世俗所用。唐、白居易〈双石〉诗:「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四库提要·经部·小学类·俗书刊误》:「第十一卷考…
书旨 [ shū zhǐ ]
书中的要旨、旨趣。《宋书·礼志四》:“知一爽二,莫穷书旨。”《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我不论束修有无,但肯来读书的,…
龃龉不合 [ jǔ yǔ bù hé ]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玄指 [ xuán zhǐ ]
玄旨。
恉要 [ zhǐ yào ]
要旨。
语病 [ yǔ bìng ]
措辞上的毛病(多指不通顺、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会的)。
风指 [ fēng zhǐ ]
(一)、旨意,意图。(二)、风采,风度。(三)、谓讽告其旨意。
膏唇歧舌 [ gào chún qí shé ]
歧舌:卖弄口才,说话反复无常。极力用语言打动人
金戈威德 [ jīn gē wēi dé ]
骑兵队,也会被译为容易引起歧义的阿拉伯民兵。
圣意 [ shèng yì ]
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帝王的旨意.谓神灵的启示。
章指 [ zhāng zhǐ ]
(一)、亦作“章旨”。诗文的主旨。(二)、经籍注释的一种形式。
归旨 [ guī zhǐ ]
宗旨。
归要 [ guī yào ]
要旨。
辞恉 [ cí zhǐ ]
辞旨。
恉趣 [ zhǐ qù ]
旨趣。
衔指 [ xián zhǐ ]
奉旨。
其旨远 [ qí zhǐ yuǎn ]
其旨意深远。《易经·系辞下》:「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
形讹 [ xíng é ]
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