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守 [ shè shǒu ]
布防,设置守军。《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晋书·郭默传》:“默 送妻子为质,并…
申守 [ shēn shǒu ]
谓加强戒备,设置守卫。《左传·成公十六年》:“将行, 姜 又命公如初。公又申守而行。” 杨伯峻 注:“申宫设守也。”
悬帘 [ xuán lián ]
古时的一种守城设备。
守瘗 [ shǒu yì ]
古代祭祀地神时,将祭品埋于地下,设人守护,谓之“守瘞”。
渠梁 [ qú liáng ]
(一)、守城的设施。(二)、桥梁。
守邑 [ shǒu yì ]
为守卫、照料而设的居住点。
烽戍 [ fēng shù ]
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木城 [ mù chéng ]
安放在城墙外的木制的守城设施。
婴城固守 [ yīng chéng gù shǒu ]
婴:围绕;婴城:据城。据守城池牢固设防。
守舍 [ shǒu shè ]
(一)、供守卫用的庐舍。(二)、为看护庄稼而设置的庐舍。(三)、看守门户;看家。
严设 [ yán shè ]
谓严密设防。《三国志·魏志·倭传》:“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
郡邸狱 [ jùn dǐ yù ]
汉 王侯、郡守府邸中所设的监狱。属大鸿胪。
守备区 [ shǒu bèi qū ]
守备区——在某些军事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
关候 [ guān hòu ]
(一)、设立在要道上供守望用的城堡。(二)、候关之吏。
浮思 [ fú sī ]
即罘罳。古代设在宫门外或城角的屏。用以守望和防御。
行城 [ xíng chéng ]
(一)、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二)、临时建成的城垣。(三)、即行像。
候官县 [ hòu guān xiàn ]
汉武帝平闽越,在今福州设置东部候官驻兵看守,俗称冶县。
步步为营 [ bù bù wéi yíng ]
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守严密。
犬铺 [ quǎn pù ]
指军营四面警犬守护之处。《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朱全忠 穿蚰蜒壕围 凤翔,设犬铺、铃架以絶内外。”胡三省 注…
守兔 [ shǒu tù ]
语出 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后因以“守兔”喻指怀志以待时。
守械 [ shǒu xiè ]
用于防御的器械。《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子 目夷 復曰:‘君虽不言国,国固臣之国也。’於是归,设守械而守国。”
鼎社 [ dǐng shè ]
轮流设乐集妓,谓之鼎社。宋 陶穀《清异录·鼎社》:“广顺 三年,以 柴守礼 子 荣 为皇子,拜 守礼 太子少保致仕。…
山寨 [ shān zhài ]
(一)、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二)、有寨子的山区村庄。
川塞 [ chuān sāi ]
河防要塞。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侯王设险,守固保强,远遮川塞,近备城堭。”
遵纪守法 [ zūn jì shǒu fǎ ]
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纪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
【词语拼音】shè shǒu
【词语解释】布防,设置守军。《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晋书·郭默传》:“默 送妻子为质,并请糴焉。糴毕,设守。”《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蔡 人恃 楚,全不设备,直待 齐 兵到时,方纔敛兵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