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鄙 [ nán bǐ ]
南方边境地区。《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楚…
南薰北鄙 [ nán xūn běi bǐ ]
南薰,指虞、舜《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殷纣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唐司空图《成均讽》:“夫南薰北鄙,…
南熏北鄙 [ nán xūn běi bǐ ]
南薰,指 虞、舜《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 殷 纣 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
非鄙 [ fēi bǐ ]
非议鄙薄。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非鄙无因而生,侵侮何从而入。”
伧辈 [ chen bèi ]
晋 南北朝 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伧辈。
东鄙 [ dōng bǐ ]
(1).东部边境。《春秋·襄公十二年》:“王二月, 莒 人伐我东鄙。”《左传·昭公五年》:“ 竖牛 取东鄙三十邑,以…
伧荒 [ chen huāng ]
晋 南北朝 时,南人讥北地荒远、北人粗鄙,故称。
蛮子 [ mán zǐ ]
旧时北方人讥称南方人对男子的鄙称
鄙塞 [ bǐ sāi ]
鄙野闭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子良 因曰:‘鄙塞尘陋,岂得知此不?’” 李石曾 《无政府说》:“…
愧慄 [ kuì lì ]
惭愧惶恐。唐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北鄙之声 [ běi bǐ zhī shēng ]
北鄙之声(北鄙之聲) 见“ 北鄙之音 ”。
愧栗 [ kuì lì ]
惭愧惶恐。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暮龄 [ mù líng ]
晚年。《南齐书·刘善明传》:“藿羹布被,犹篤鄙好;恶色憎声,暮龄尤甚。”
诸边 [ zhū biān ]
即都鄙。京都和边邑。诸,通“ 都 ”。《吕氏春秋·决胜》:“善用兵者,诸边之内,莫不与鬭,虽廝舆白徒,方数百里,皆来…
可鄙 [ kě bǐ ]
令人鄙视:可鄙的剽窃行为。损人利己是最可鄙的。
横僿不文 [ héng sài bù wén ]
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否德 [ pǐ dé ]
鄙陋之德;微德。否,通“鄙”。
麤鄙 [ cū bǐ ]
亦作“麄鄙”。粗陋鄙俗。
鄙闇 [ bǐ àn ]
(一)、亦作“鄙暗”。亦作“鄙晻”。鄙陋昏昧。(二)、用为自称的谦辞。
卑鄙 [ bēi bǐ ]
(一)、(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卑鄙无耻。卑鄙龌龊(形容品质、行为恶劣)。卑鄙的行径。(二)、卑微鄙陋。
生鄙 [ shēng bǐ ]
谓萌生贪鄙之心。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周子居 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鄙浅 [ bǐ qiǎn ]
亦作“鄙俴”。鄙陋浅薄。
粗鄙 [ cū bǐ ]
粗俗:言语粗鄙。举止粗鄙。
鄙陋 [ bǐ lòu ]
见识浅薄:鄙陋无知。学识鄙陋。
荒伧 [ huāng chen ]
鄙贱粗野;鄙贱粗野之人。
【词语拼音】nán bǐ
【词语解释】南方边境地区。《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楚 人伐我南鄙,至于 上洛。”《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予客自南鄙,观蓺於 鲁。”张载 注:“南鄙,荆州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