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试 [ zhǔ shì ]
(一)、主持考试。(二)、指主考官。
至公楼 [ zhì gōng lóu ]
科举时代主考官观看诸生考试的地方。因以为试院的别称。
誊缮 [ téng shàn ]
指科举考试的送批阅的试卷。因试卷必经誊录生誊录缮写后才能送交考官,故称。
大主考 [ dà zhǔ kǎo ]
明 清 科举制度,主持各省(包括京城)乡试的正主试官称大主考。
锁厅 [ suǒ tīng ]
(一)、关闭院厅。指辞去官职。(二)、指锁厅试。(三)、借指科举考试。
横选 [ héng xuǎn ]
犹特选。谓未经选试而拜官。
你好!面试官 [ nǐ hǎo miàn shì guān ]
选政 [ xuǎn zhèng ]
(一)、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之事。(二)、指编选乡试、会试中式试卷之事。(三)、指编选文章的工作。
试秩 [ shì zhì ]
试用的没有正式任命的官员。
房荐 [ fáng jiàn ]
科举考试房官所推荐之文卷。
选试 [ xuǎn shì ]
古代选拔官吏所进行的考试。
卖题 [ mài tí ]
旧指主考官受贿后泄露试题。
主考 [ zhǔ kǎo ]
明清两代由朝廷派到各省主持乡试的官员。后泛指主持考试的人。
拟正 [ nǐ zhèng ]
试任或代理官员改为正式任命。
朱卷 [ zhū juàn ]
专供阅卷官看的红色试卷,科举乡、会试后由誉录生用红笔抄成。
试射 [ shì shè ]
谓主持考试射箭。《金史·选举志一》:“三年,定制,女直 人以年四十五以下,试进士举,於府试十日前,委佐贰官善射者试射…
捐班 [ juān bān ]
清代指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向官府捐纳银钱换取官职。
府试 [ fǔ shì ]
科举时代府一级考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唐尚书 特 , 太和 六年,尉 渭南 ,为京兆府试进士官。”《…
试摄 [ shì shè ]
正式任命前试行代理及摄守官职。《隋书·李德林传》:“案《易》‘黄裳元吉’,郑玄 注云:‘如 舜 试天子,周公 摄政。…
墨卷 [ mò juàn ]
(一)、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
铨试 [ quán shì ]
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宋 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至于荫补初出官者法当銓试,今有堂除免试者。”宋 王栐《燕翼诒谋…
漕试 [ cáo shì ]
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
部试 [ bù shì ]
旧时指礼部举办的考试。《镜花缘》第六五回:“本日经朕查出回避之淑女 孟兰芝 等三十三人,未赴部试,例应钦派试官另行考…
内试 [ nèi shì ]
指科考中的殿试。 唐 齐己 《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诗:“春官如 白傅 ,内试似 文皇 。”
接场 [ jiē chǎng ]
在科举时代,当殿试完毕,大臣收卷之后,应试考生的亲朋故旧等在京为官者,在收卷室观看试卷,称为“接场”。
【词语拼音】shì guān
【词语解释】(一)、出任官职。《史记·日者列传》:“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
(二)、主持考试的官吏。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维》:“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 九皋 为解头。”清 赵翼《瓯北诗话·“明妃”诗》:“此则下第举子借以詈试官,非真咏 明妃 也。”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某试官见此生误佗为他,辄批其后云:‘汉高 文帝 爸,赵佗 不是他;今年既不中,明年再来吧。’”
(三)、未正式任命的官吏。宋 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试官》:“《职林》曰:唐 武后 天授 二年,凡举人无贤不肖,咸加擢拜,大置试官,则官之有试,自 唐 始也。谓之试,取尚书明试以功之意。”《新五代史·杂传十六·李琪》:“琪 所私吏当得试官,琪 改试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