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处 [ tú chǔ ]
谓无所为。
东漂西徒 [ dōng piāo xī tú ]
徒:迁徒。到处漂泊,迁徒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迁徒。
徒谪 [ tú zhé ]
(一)、犹徒流。处以徒刑或流刑。(二)、指被处徒、流刑的罪犯。
决徒 [ jué tú ]
判处徒刑。
杏坛 [ xìng tán ]
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
远步 [ yuǎn bù ]
到远处徒步旅游。
判处 [ pàn chǔ ]
判决处以某种刑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从徒 [ cóng tú ]
(一)、按徒刑处理。(二)、有徒众跟随着。(三)、主张合纵者。
奔播四出 [ bēn bō sì chū ]
播:迁徙,流亡。到处奔波转徒。
掳人勒赎罪 [ lǔ rén lè shú zuì ]
刑法上指意图勒赎而掳人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科处 [ kē chǔ ]
判决处罚:科处徒刑。附加刑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主刑合并科处。
问徒 [ wèn tú ]
判处徒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智圆 同姦不首,问徒三年,满日还俗当差。”
走教 [ zǒu jiào ]
谓教者往学生处授课。不同于坐馆授徒。
监狱 [ jiān yù ]
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也指关押罪犯的处所。在中国,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徒劳无功 [ tú láo wú gōng ]
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也说徒劳无益。
窝巢 [ wō cháo ]
(一)、禽兽、昆虫的居住地。(二)、歹徒盘踞之处。
猥褒 [ wěi xiè ]
,注释淫秽下流,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徒劳无益 [ tú láo wú yì ]
白费力气,没有一点好处或成效武力在经济上的徒劳无益
假释 [ jiǎ shì ]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予以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适用…
少年犯 [ shào nián fàn ]
在我国指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因犯罪而被依法判处徒刑的人。
切须 [ qiē xū ]
(一)、急需。《隋书·刑法志》:“顷年已来,处处之役,唯资徒讁,逐急充配。若科制繁细,义同简丝,切须之处,终不可得。…
信奉 [ xìn fèng ]
(一)、信仰并崇奉:基督教徒信奉上帝。(二)、相信并奉行:信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狷独 [ juàn dú ]
洁身独处。 明 方孝孺 《喜修德汝器偕嘉猷至》诗之一:“狷独莫与徒,有怀欲从谁。”
掳人勒赎 [ lǔ rén lè shú ]
挟持人质向人勒索金钱。如:「现今法律规定,凡掳人勒赎者一律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
干落儿 [ gàn luò ér ]
俗语,地方方言。干,徒然,白白地;落,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干落儿,白白捡到得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