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 [ zhì qì ]
(一)、涵养精气。《荀子·修身》:“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治气养生 [ zhì qì yǎng shēng ]
治气:修养气度。指修养精神,保养身体。
上燥治气 [ shàng zào zhì qì ]
中医术语。指燥邪犯肺时,应从气分治疗。
如神圆 [ rú shén yuán ]
一种药名,主治治一切冷热气,消癖气,和脾胃,补下元。
神力汤 [ shén lì tāng ]
药品,主治:风劳冷气,及膀胱冷气,攻刺腹内疼痛;兼治妇人血风、血气及伤寒。
阴曀 [ yīn yì ]
(一)、云翳。(二)、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三)、比喻政治昏乱。(四)、指昏乱的政治。
治气六合汤 [ zhì qì liù hé tāng ]
益氣 [ yì qì ]
中医指增添元气,为治疗气虚的方法之一。
历气 [ lì qì ]
指治历中的推算节气。
草荄 [ cǎo gāi ]
草根。《素问·移精变气论》:“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狼喉靥 [ láng hóu yè ]
药物,功能主治开郁顺气。
萝藦茶 [ luó mó chá ]
是一种药物,主治风及气。
杀虫神丹 [ shā chóng shén dān ]
一种药名,主治痨虫尸气。
斩木橿子 [ zhǎn mù jiāng zǐ ]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消肿。
气上冲心 [ qì shàng chōng xīn ]
气上冲心,又称奔豚,见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证脉治》。多由寒饮内停,肝气上逆所致,可用桂枝加桂汤、奔豚汤等方剂治疗。
补气止血 [ bǔ qì zhǐ xiě ]
治疗气虚,并制止内出血。
补气 [ bǔ qì ]
中医治疗气虚症的方法。也常用于血虚,因气旺可以生血。也称益气。
下者举之 [ xià zhě jǔ zhī ]
中医治法。指气虚下陷一类的病证要用补中益气的方药来升提中气。
恶实酒方 [ è shí jiǔ fāng ]
主治脚气的一方中医偏方。
香铃丸 [ xiāng líng wán ]
一种药名,主治膀胱、小肠等气疾。
瘠肥丸 [ jí féi wán ]
一种药名,主治由气血两虚,逆气瘀血相并而成之肥气,左胁下如覆杯,痛引小腹。
士俗不可医 [ shì sú bù kě yī ]
俗:庸俗;医:医治。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神功圆 [ shén gōng yuán ]
一种药名,主治治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头昏面热,口苦咽乾,心胸烦躁,睡卧不安,…
咸胜苦 [ xián shèng kǔ ]
咸胜苦在古代是苦伤气治疗学术语。
上病下取 [ shàng bìng xià qǔ ]
中医术语。指上部病变从下部治之,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
【词语拼音】zhì qì
【词语解释】(一)、涵养精气。《荀子·修身》:“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彭祖。”
(二)、修养气质。《史记·五帝本纪》:“﹝ 顓頊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三)、谓掌握军队士气。《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四)、犹呕气,生气。知侠《铺草》:“同志不会跟我这板老头治气,同志的心胸能像咱这庄稼人那样狭隘么?”《新华月报》1953年第9期:“人家不听,就好像跟我治气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