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嫡 [ pǐ dí ]
(一)、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杜预 注:“庶如嫡。”杨伯峻…
配嫡 [ pèi dí ]
亦作“ 配适 ”。谓庶子的地位、力量和嫡子相匹敌。《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
正适 [ zhèng shì ]
正嫡,嫡子。适,通“嫡”。
并后 [ bìng hòu ]
与王后并列。谓妾媵拟同于王后。《左传·桓公十八年》:“辛伯 諫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 弗从,…
长子嫡孙 [ zhǎng zǐ dí sūn ]
所谓长子嫡孙,是嫡长子和嫡长孙的意思,所以简称(其实不是简称)为长子嫡孙。
的嗣 [ de sì ]
嫡系。的,通“嫡”。
的传 [ de chuán ]
嫡传。的,通“嫡”。
嫡庶 [ dí shù ]
旧时正妻和妾、嫡 子和庶子的合称。正妻称为嫡,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嫡子地位高于庶子。
嫡派 [ dí pài ]
(一)、嫡系:嫡派子孙。(二)、得到传授人亲自传授的一派(多指技术、武艺):嫡派真传。
嫡亲 [ dí qīn ]
属性词。血统最接近的(亲属):嫡亲姐姐。嫡亲侄子。
两政 [ liǎng zhèng ]
宠臣擅朝政,权力不统一。《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臣擅命。” 清 王…
嫡长女 [ dí zhǎng nǚ ]
嫡长女:嫡妻所生的第一个女儿。
正嫡 [ zhèng dí ]
(一)、指正室,嫡妻。(二)、正室之子,嫡子。
的子 [ de zǐ ]
正妻所生的儿子。多指嫡长子。的,通“嫡”。
嫡堂 [ dí táng ]
属性词。血统关系较近的(亲属):嫡堂兄弟。嫡堂叔伯。
冢适 [ zhǒng shì ]
冢嫡。
嫡长 [ dí zhǎng ]
嫡长子。《南史·孝义传下·张悌》:“景 又曰:‘松 是嫡长,后母唯生 悌。’”《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燕王…
亲嫡 [ qīn dí ]
嫡亲。
世嫡 [ shì dí ]
嫡嗣。《汉书·成帝纪》:“ 元帝 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北史·李彪传》:“昔 姬王 得斯道也,故恢崇儒…
庶孙 [ shù sūn ]
庶出之孙。嫡子之子当嫡子在世时也为庶孙。
令正 [ lìng zhèng ]
旧时以嫡妻为正室,令正为尊称对方的嫡妻。
嫡裔 [ dí yì ]
嫡系子孙。
嫡妇 [ dí fù ]
嫡长子之妻。《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立适 [ lì shì ]
见“立嫡”。
胞兄 [ bāo xiōng ]
嫡亲哥哥。
【词语拼音】pǐ dí
【词语解释】(一)、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杜预 注:“庶如嫡。”杨伯峻 注:“匹嫡,庶子同於嫡子。”《晋书·礼志中》:“两后匹嫡,自谓违礼,不谓非常之事而以常礼处之也。”《宋书·后纪传论》:“太祖 之倾惑 潘嫗,谋及妇人;大明 之沦溺 殷姬,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二)、谓缔结婚姻。唐 吴兢《贞观政要·论礼乐》:“自 有魏 失御,齐氏 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 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 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於窃貲,结褵必归於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