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头 [ bīng tóu ]
士兵的头领,军官。
排头兵 [ pái tóu bīng ]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兵,比喻带头的人。
花緑头 [ huā lǜ tóu ]
(一)、英法组织的洋枪队士兵的代称。法兵用花布缠头,英兵用绿布缠头,故人呼花头﹑绿头,合言之则曰"花緑头"。
目兵 [ mù bīng ]
兵卒中的小头领。
贝胄 [ bèi zhòu ]
(一)、用文贝装饰的头盔。(二)、借指戴头盔的兵士。
兵头真介 [ bīng tóu zhēn jiè ]
兵头将尾 [ bīng tóu jiāng wěi ]
兵头七海 [ bīng tóu qī hǎi ]
不为戎首 [ bù wéi róng shǒu ]
戎首:率兵攻打别人的带头者。不做攻打别人的带头人。
大头兵 [ dà tóu bīng ]
指刚入伍的,对条例不甚了解,对部队规则茫然无知,对作战技术没有掌握一知半解的士兵。
戴本 [ dài běn ]
清代西藏番兵编制及其头目名称。
铁蒺藜骨朶 [ tiě jí lí gǔ duǒ ]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
天竈 [ tiān zào ]
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吴子·治兵》:“ 武侯 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起 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
被甲枕戈 [ pī jiǎ zhěn gē ]
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首唱义兵 [ shǒu chàng yì bīng ]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弁目 [ biàn mù ]
清 代低级武官的通称。言其为兵弁的头目。
牛头滚 [ niú tóu gǔn ]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红方急冲中兵,伺机红马盘头出动,称之谓“牛头滚”,比喻为两牛相斗时,牛头一抵牛角,就横冲…
锋镝 [ fēng dí ]
刀箭。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锋:刀刃。镝:箭头。
脱帽礼 [ tuō mào lǐ ]
脱帽礼来源于冷兵器时代,当时,作战都要戴头盔,头盔多用铁制,十分笨重。
笔管枪 [ bǐ guǎn qiāng ]
旧式兵器名。柄如笔管,一端装有锐利金属头。
舌者兵也 [ shé zhě bīng yě ]
舌头好比兵器,说话不当,既伤别人,又伤自己。
笔管槍 [ bǐ guǎn qiāng ]
旧式兵器名。柄如笔管,一端装有锐利金属头。
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斤斧 [ jīn fǔ ]
(一)、斧头。(二)、指兵器。(三)、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钢盔 [ gāng kuī ]
钢制的头盔。士兵、消防队员等用以保护头部头戴钢盔的防暴警察向前一步步地推进,企图驱散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