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佛教 [ suí dài fó jiào ]
前佛後佛 [ qián fó hòu fó ]
佛家语。前佛指释迦牟尼,后佛指弥勒。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宁殊玉。」
法化 [ fǎ huà ]
(一)、佛教语。佛法的教化。(二)、古代货币。
像化 [ xiàng huà ]
像法时代之教化或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瞿聃 [ qú dān ]
佛教和道教的代称。瞿,指 瞿昙,佛教之祖;聃,指 老聃,道教之祖。
佛画 [ fó huà ]
古代一种绘画艺术。内容为宣扬佛教教理及佛教史上的事迹。
暹罗派 [ xiān luó pài ]
锡兰现代佛教之三大教派之一。
部系 [ bù xì ]
门派,派系。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漫谈·中国佛教的宗派》:“现在 西藏 所行的密宗和 唐 代所传的部系不同,一般称为…
原始佛教 [ yuán shǐ fó jiào ]
现代部分佛教学者依据巴利文的尼柯耶和汉译四阿含及律部的资料,试图拟构从释迦牟尼至佛教分裂前的教法内容。而称分裂之前的…
玉泉宗 [ yù quán zōng ]
佛教天台宗的别名。 隋 智者大师 ( 智顗 )先居 天台寺 ,说法立天台宗;后居 湖北 当阳县 西 玉泉山 ,故又称…
法王 [ fǎ wáng ]
(一)、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二)、元明两代授予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
三论宗 [ sān lùn zōng ]
中国 佛教宗派。崇尚 印度 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 后秦 鸠摩罗什 译出“三论”后,…
北方佛教 [ běi fāng fó jiào ]
近代佛教学者为避免大、小乘含有褒贬义的用语,将佛教从接受的师承传统与流传区域分南北两系统。传播在今北印度、西藏、中国…
散华 [ sàn huá ]
(1).为供佛而散撒花朵。《无量寿经》卷下:“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2).佛教语。佛教称经之散…
隋唐佛学 [ suí táng fó xué ]
隋唐佛学思潮是我国汉传佛教史上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的兴起,不仅展示了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强烈生命力,而且从特…
浊世 [ zhuó shì ]
黑暗的时代;乱世佛教用语,指尘世
苦空 [ kǔ kōng ]
佛教语。谓人世间一切皆苦,凡事俱空。后亦用作佛门的代称。
阿赖耶 [ ā lài yē ]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
四重兴废 [ sì zhòng xīng fèi ]
佛教术语,即由四方面来论释世尊一代教法之胜劣兴废。
内教 [ nèi jiào ]
(一)、犹女教。封建时代对妇女的教育。(二)、在皇城内教习校阅士兵。(三)、指佛教。
五祖 [ wǔ zǔ ]
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唐 代 弘忍 禅师。
分座 [ fēn zuò ]
(一)、依次而坐。(二)、佛教语。谓禅林中首座代住持说法布教者。
佛爷 [ fó ye ]
(一)、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泛称佛教的神。(二)、清代内臣对皇帝、皇后或太上皇、皇太后的尊称。
降魔杵 [ xiáng mó chǔ ]
佛教法器。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亦泛指古代的一种棒状武器。
四大皆空 [ sì dà jiē kōng ]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印度古代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为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