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寺 [ fān sì ]
喇嘛教的寺庙。
喇嘛教育 [ lǎ ma jiào yù ]
召庙 [ zhào miào ]
蒙古族喇嘛教的寺庙。
白教 [ bái jiào ]
喇嘛教噶举派的俗称。
剌马 [ là mǎ ]
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麻”、“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神佛 [ shén fó ]
(一)、神和佛。(二)、指喇嘛教中的活佛。
跳布札 [ tiào bù zhá ]
喇嘛教习俗,在宗教节日里喇嘛装扮成神佛魔鬼等,诵经跳舞,据说是为了驱除邪气。也叫打鬼或跳神。布札,藏语恶鬼。
达赖 [ dá lài ]
达赖喇嘛的简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另一为班禅)。意为“德智广深如海无所不纳之上师”。达赖喇…
剌麻 [ là má ]
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马”、“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班禅喇嘛 [ bān chán lǎ ma ]
西藏两大佛教精神领袖之一(另一为达赖喇嘛)
呼毕勒罕 [ hū bì lè hǎn ]
亦作“呼必勒罕”。蒙语音译。意为转世或化身。指喇嘛教中活佛转世再生,亦指活佛传位的制度。清梁章鉅《称谓录·喇嘛》:“…
喇嘛 [ lǎ ma ]
藏传佛教僧侣。藏语称男子出家者为喇嘛,意即上人、师傅。
堪布 [ kān bù ]
(1).藏语音译词。喇嘛教中主持受戒者之称。(2).藏语音译词。喇嘛教大寺院的扎仓(僧学院)和中小寺院的最高主持人。…
跳布扎 [ tiào bù zhá ]
藏传佛教习俗,在宗教节日里喇嘛装扮成神佛魔鬼等,诵经跳舞。也叫打鬼或跳神。[布扎,藏语,恶鬼]
红教 [ hóng jiào ]
也叫宁玛教派。藏传佛教中的一个教派。因喇嘛着红色法衣而得名。创立于8世纪,一度盛行。15世纪黄教出现后,势力渐衰。
黄教 [ huáng jiào ]
藏传佛教的一派。本名格鲁巴,意为善律派。因其僧人(喇嘛)戴黄色帽,故俗名黄教。15世纪宗喀巴所创,是藏传佛教中最大的…
本教 [ běn jiào ]
(一)、谓农事。(二)、根本性的教育。(三)、藏族地区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术。佛教传入前,在吐蕃社会中…
俺答 [ ǎn dá ]
明鞑靼酋长,亦作阿尔坦,雄黠好兵。初据河套为诸部长,嘉靖间入寇,为周尚文击退,其后屡寇诸边。明用仇鸾策开马市于大同,…
部系 [ bù xì ]
门派,派系。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漫谈·中国佛教的宗派》:“现在 西藏 所行的密宗和 唐 代所传的部系不同,一般称为…
雍和宫 [ yōng hé gōng ]
在 北京 内城东北角 安定门 内,为 北京 最大的喇嘛寺院。原为 清世宗 胤禛 府第,雍正 三年改名 雍和宫,乾隆 …
松活跳神节 [ sōng huó tiào shén jié ]
节日简介 藏族人民生活的松潘草原,每年八月八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跳神节活动。详细解释 节日活动内容 松潘的跳神节,主要…
藏传佛教 [ zàng chuán fó jiào ]
流行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的佛教。是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之后,结合当地固有的宗教成分和人文地理环境逐…
熬茶 [ áo chá ]
(1).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东西数万里,熬茶膜拜,视若…
仓央嘉措情歌集 [ cāng yāng jiā cuò qíng gē jí ]
诗集。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作。所作情歌大多反映宗教礼法与自由爱情间的矛盾,赞美、追求坚贞的爱情。具有浪漫色彩和…
蒙古人 [ mēng gǔ rén ]
也称“喀尔喀蒙古人”。蒙古国的主体民族。约151万人(1985年)。多讲蒙古语。曾广泛信仰喇嘛教,流行萨满教。主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