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经记 [ yì jīng jì ]
四不可说 [ sì bù kě shuō ]
[出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涅盘经中明四教之理。
兼义 [ jiān yì ]
“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 阮 校“十三经”《周易》,即称《…
内传 [ nèi zhuàn ]
(一)、一种传记小说,以记载人物的遗闻逸事为主。(二)、古代指专门解释经义的书。
三场 [ sān chǎng ]
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
贯 [ guàn chōu ]
编排缀辑。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序》:“贯紬经传,旁搜史子。上起 轩辕 ,下既 天汉 。”
经法 [ jīng fǎ ]
经书的义理。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又选学有经法,通知时事者一人,与之为贰。」《西游记.第三六回》:「须曾讲过儒书…
记元 [ jì yuán ]
纪元,纪年的开始。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盖 夫子 作《春秋》,记元於 鲁 ,大义立,微言属,五经六艺…
不见书传 [ bù jiàn shū zhuàn ]
释义 义参「不见经传」。见「不见经传」条。
怪不到 [ guài bù dào ]
同“怪不得”。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怪不到他来这里时,县委书记说他有点经验主义。”
都授 [ dōu shòu ]
谓集中诸生讲授经义。《汉书·翟方进传》:“ 胡常 与 方进 同经…… 方进 知之,候伺 常 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 …
引经 [ yǐn jīng ]
援引经文、经义。
对义 [ duì yì ]
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
传疏 [ chuán shū ]
指诠释经义的文字。传以释经,疏以推演传义。
讲经説法 [ jiǎng jīng shuō fǎ ]
讲论宗教经典,宣传教义。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起一念思凡之心…
扶义 [ fú yì ]
犹仗义。《史记·太史公自序》:“秦 既暴虐,楚 人发难,项氏 遂乱,汉 乃扶义征伐。”《隋书·经籍志二》:“司马迁、…
十三经注疏 [ shí sān jīng zhù shù ]
书名。四百一十六卷。为十三经的注疏。《易经》用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正义;《书经》用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诗经》用…
玄义 [ xuán yì ]
(一)、玄妙精深的义理。(二)、佛教天台宗解释诸经,先于卷首论此经要旨,题为玄义,相当于现代著作的绪论。如《法华经玄…
墨义 [ mò yì ]
唐 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
谈经 [ tán jīng ]
(一)、谈论儒家经义。(二)、讲说佛经;念经。(三)、宋代“说话”的四种家数之一。讲说佛经经义或佛经故事。
口义 [ kǒu yì ]
唐 代明经科试士有口试,要求口头答述经义,故称。与“墨义”相对。《新唐书·选举志上》:“ 元和 二年……明经停口义,…
乐记 [ yuè jì ]
《礼记》篇名。记音乐之义。
奥义 [ ào yì ]
深奥的义理:探求五经奥义。
玄师 [ xuán shī ]
释道称深通经义、教义的人。
二戴 [ èr dài ]
指 汉 经学家 戴德 、 戴圣 叔侄。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去圣逾远,异端渐扇。故大、小二 戴 ,共氏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