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 [ dà suí xiāo hòu ]
作轨 [ zuò guǐ ]
作为规范。《隋书·炀帝萧皇后传》:“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
前园後圃 [ qián yuán hòu pǔ ]
前有园后有圃也。《隋书·王贞传》:「前园后哺,从容丘壑之情,左琴右书,萧散山林之外。」
损思 [ sǔn sī ]
减损思虑。《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 黄 老 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
萧寺 [ xiāo sì ]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吐珠 [ tǔ zhū ]
据《淮南子·览冥训》“隋侯 之珠”汉高诱 注载,隋侯 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后因以“吐珠”喻报恩。
火藏 [ huǒ cáng ]
指心脏。《急就篇》卷三“心主” 唐 颜师古 注:“心,火藏也。主者,言心最在中央,为诸藏之所主。” 隋 萧吉 《五行…
隋珠 [ suí zhū ]
古代传说中的宝珠。《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
萧姓 [ xiāo xìng ]
拼音:xiāo xìng 简介 萧姓是一个中国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萧姓最早起源于大…
祭脂 [ jì zhī ]
古代宗庙祭祀时用以熏香的牛肠脂。《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 毛 传:“取萧合黍稷,臭达墙屋。既奠而…
作慝 [ zuò tè ]
作恶。《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 毛 传:“慝,恶也。”《魏书·萧衍传》:“自伪 晋 之后, 刘 …
乡长 [ xiāng cháng ]
(一)、周代指乡大夫。(二)、隋唐以后,乡长为农村基层行政人员。
陆法言 [ lù fǎ yán ]
人名。(公元562~?)名词,字法言,以字行,隋临漳人。官承奉郎。隋文帝仁寿初,以吕静等六家韵书多有分歧,于是和刘臻…
梁苑隋堤 [ liáng yuàn suí dī ]
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与 隋炀帝 开 运河 所筑的大堤。后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唐 韩琮《杨柳枝》诗…
季孙之忧 [ jì sūn zhī yōu ]
原指季孙氏的忧患。后借指内部的忧患。《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孙:鲁国大夫。参…
玉泉宗 [ yù quán zōng ]
佛教天台宗的别名。 隋 智者大师 ( 智顗 )先居 天台寺 ,说法立天台宗;后居 湖北 当阳县 西 玉泉山 ,故又称…
隋文帝 [ suí wén dì ]
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亲。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后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
朝幰 [ cháo xiǎn ]
朝廷大臣所乘的车辆。幰,车前的帷幔。 隋 时规定六品以下官员乘车不许施幰。亦借指朝廷大臣。 唐 元稹 《酬杨司业十二…
魏徵 [ wèi zhǐ ]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钜鹿(今河北巨鹿西北)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隋末参加瓦岗军,后又被窦建德重用。入唐…
隋末农民战争 [ suí mò nóng mín zhàn zhēng ]
公元7世纪初推翻隋朝的农民起义。隋炀帝时,政治腐败,赋役繁重。611年,王薄首先在山东发动起义,此后形成全国规模的反…
蛇衔 [ shé xián ]
(一)、亦作“虵衔”。即蛇含。(二)、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
柱卷 [ zhù juàn ]
法冠后部上端卷曲的两根铁柱。《隋书·礼仪志六》:“法冠,一名柱后,或谓之獬豸冠,高五寸,以縰为展筩,铁为柱卷,取其不…
报珠 [ bào zhū ]
相传 隋侯 见大蛇伤断,为敷药救治,后蛇衔明月珠相报。见《淮南子·览冥训》高诱 注。后用为报恩之典。
曹参 [ cáo cān ]
汉初大臣。字敬伯,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后封平阳侯。曾任高祖长子齐王的…
倾望 [ qīng wàng ]
仰望,仰慕。《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庠序公朝,万夫倾望。”张铣 注:“万人皆倾首而钦慕。”《隋书·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