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金石记 [ shān yòu jīn shí jì ]
嵩山三阙 [ sōng shān sān quē ]
指嵩山的太室、少室、开母三石阙汉代铭文。清吴玉搢《金石存·汉少室神道石阙铭跋》:“嵩山三石闕,太室以隶,开母、少室以…
倭赤 [ wō chì ]
地名。新疆省乌什县地之蕃名。清、徐松《西域水道记》:「乌什城,据瑚赤山东南面,山系小右山,高耸孤立。回语谓山石突出为…
奇赡 [ qí shàn ]
谓奇特而富于韵致。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又若 王右丞 之重深, 杨僕射 之奇赡。”
花果山 [ huā guǒ shān ]
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蕴育孙悟空的地方。《西游记.第一回》:「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
偏裻之衣 [ piān dú zhī yī ]
左右异色,裻在中之衣也。《史记·赵世家》:「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正义:「杜预云:…
琨珸 [ kūn wú ]
本为山名(即 昆吾山 ),因以名其山之美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珸。” 裴駰 集解引《汉…
石楗 [ shí jiàn ]
亦作“ 石揵 ”。石水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诸坞,有石楗一所,右临 白马潭 ,潭之深无底。…
虎跳峡 [ hǔ tiào xiá ]
也叫虎跳涧。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约50千米处的金沙江上。峡长16千米,落差196米,江面最窄处仅30米…
刻石 [ kè shí ]
(一)、在石上雕刻。《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立石,与 鲁 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 德。”唐…
光浄 [ guāng jìng ]
明亮洁净。 晋 王嘉 《拾遗记·蓬莱山》:“水浅,有细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
石齿 [ shí chǐ ]
齿状的石头。亦指山石间的水流。 宋 苏轼 《游道场山何山》诗:“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宋 杨泽民 《满…
石发 [ shí fā ]
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周处 《风土记》:“石髮,水苔也,青緑色,皆生於石也。” 唐 杨炯 《青…
碣石 [ jié shí ]
(一)、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县 北。碣石山 馀脉的柱状石亦称 碣石,该石自 汉 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书·禹贡》:…
火石袋 [ huǒ shí dài ]
贮放火石的袋子。古代作为一种服饰。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案:古人取火之具,虽家居亦常佩。《礼记·内则》:子…
屓赑 [ xì bì ]
(一)、强壮有力;坚固壮实。宋 苏轼《桄榔庵铭》:“百柱屓贔,万瓦披敷。”明 刘基《松风阁记》一:“土石屭贔,虽附之…
驱石 [ qū shí ]
指神助 秦始皇 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三齐略记》:“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
百炼镜 [ bǎi liàn jìng ]
(一)、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浅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鍊可为金,色青,照鬼魅犹如石镜,魑魅不…
走石 [ zǒu shí ]
相传 魏 晋 间有牧羊儿 皇初平,随道士入 金华山 石室,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行山寻来,只见白石,不见有羊。初平…
絶壑 [ jué hè ]
(一)、深谷。词语出处深谷。唐 于邵《送家令祁丞序》:“非奇峯絶壑,则不能运其机;非缘情体物,则不能动其兴。”宋 苏…
屃赑 [ xì bì ]
亦作“屭贔”。 1.强壮有力;坚固壮实。 宋 苏轼 《桄榔庵铭》:“百柱屓贔,万瓦披敷。”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一…
杰阁 [ jié gé ]
高阁。 唐 韩愈 《记梦》诗:“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阅古南园》:“於是飞观…
跼步 [ jú bù ]
小步。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夸饰》:“於是后进之才,奬气挟声,轩翥而欲奋飞,腾掷而羞跼步。”唐 杜甫《万丈潭》诗…
神林 [ shén lín ]
尧 陵的俗称。《临汾县志·古迹记》:“﹝ 陶唐氏 陵在城东七十里,﹞土人谓之神林,又谓之神临。陵高一百五十尺,广二百…
禁步 [ jìn bù ]
旧时妇女挂在裙边的一种玉石或金属饰物。行走动裙则作响,有制止大步失礼行动的作用,故称。《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