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中入 [ bìng cóng kǒu zhōng rù ]
病由口入 [ bìng yóu kǒu rù ]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破伤风 [ pò shāng fēng ]
病名。又名伤痉、金疮痉。一种急性传染病,因破伤风杆菌从创口侵入体内而引起
泄风 [ xiè fēng ]
(一)、泄漏消息。(二)、中医病症名。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三)、中医病症名。皮肤…
坐浴 [ zuò yù ]
医疗用浴盆,尤指供手术后的病人用的坐浴盆,病人坐入盆中时其臀部和大腿浸入热水中,从而对会阴和肛门区起热疗作用。
刷牙 [ shuā yá ]
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内软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而且有按摩牙龈作用,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
西医 [ xī yī ]
(一)、从欧美各国传入中国的医学。(二)、运用上述医学理论和技术治病的医生。
鲸须 [ jīng xū ]
须鲸口腔中的角质板,多呈三角形,有细缝,形状像胡须,能从吸入口腔的海水中滤取食物。可用以制工艺品及医疗器械。英文翻译…
传播机制 [ chuán bō jī zhì ]
病原体从一个宿主或污染源传至另一个宿主的过程。每种病原体的传播机制均有其特点,以传染性病原体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
国际爱牙日 [ guó jì ài yá rì ]
为了在公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帮助公众建立口腔保健的习惯,从而提高全…
外邪 [ wài xié ]
(一)、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二)、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寸口 [ cùn kǒu ]
中医切脉部位名。两手掌后一寸桡动脉处。凡肝、心、脾、肺、肾之脉皆会于此。也叫“气口”或“脉口”。《难经·一难》:“寸…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 jǐ suǐ huī zhì yán yě bìng dú ]
已知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这三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已经清楚,总的核苷酸数目为7500个左右。虽然有71%左右的核…
颚口线虫 [ è kǒu xiàn chóng ]
颚口线虫是线形动物门、旋尾目、颚口科的一个属,其前端呈头球状,其上布满小棘,其余体表也布满小棘,体前部小棘呈鳞片状。…
麦氏切口 [ mài shì qiē kǒu ]
拼音:mài shì qiē kǒu 解释: 从脐到髂前上脊连线的中外1/3处,所作的垂…
起病 [ qǐ bìng ]
(一)、病愈。《晏子春秋·谏上九》:“晏子 起病而见公。”张纯一 注:“起病,病愈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碧筒饮 [ bì tǒng yǐn ]
就是采摘卷拢如盏、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酒流入口中,诚为…
气相氧化 [ qì xiāng yǎng huà ]
气相氧化反应中,采用通过连接到反应器壳体的环形导管连接的循环装置的介质,把载热体循环到反应器壳体的管壳式反应器进行气…
座柜 [ zuò guì ]
古代商贾店中使用的一种矮柜,与坐凳同高,平时又可供坐用,故称“座柜”。柜面开有一条长10厘米…
内陷 [ nèi xiàn ]
中医学名词。凡温热病邪不从外解,深入脏腑,或疮疡病毒不外泄,反向内攻,从而出现高热,烦躁、神昏、惊厥等症状者,称为“…
药物中毒 [ yào wù zhòng dú ]
经由口腔将有剧毒或过量的药物摄入体内,引起身体的机能改变,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现象,称为「药物中毒」。病人所出现的症状…
串铃 [ chuàn líng ]
(1).用中空的金属环,内装金属丸,套在手上摇动发声的响器。旧时走江湖给人算命、看病的人常用以招揽顾客。《老残游记》…
苦水 [ kǔ shuǐ ]
(一)、因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无机盐而味道苦的水。(二)、因患某种疾病而从口中吐出的苦的液体,通常是消化液和食物的混…
龙口 [ lóng kǒu ]
(一)、指龙形香炉的出烟口。北周 庾信《奉和赵王春日》:“香烟龙口出,莲子帐心垂。”倪璠 注:“香烟龙口出者,言香炉…
腾蛇 [ téng shé ]
(1).亦作“ 腾虵 ”。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韩非子·难势》:“ 慎子 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 汉 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