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常 [ fù cháng ]
元代铅山人。字仲常。进士,官余姚判官。见《尚友录·卷十八》。
堂断 [ táng duàn ]
旧时官吏审理诉讼案件的判决书。
蛮判官 [ mán pàn guān ]
宋 代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官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蛮人言语不通,郡中有蛮判官者为之贸易,蛮判官盖郡…
入等 [ rù děng ]
唐 代选官,考试书判合格者,称为“入等”。
因缘为市 [ yīn yuán wéi shì ]
旧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
重庆谈判 [ zhòng qìng tán pàn ]
即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欺骗国内外舆论,争取时间发动大…
软硬不吃 [ ruǎn yìng bù chī ]
指与对方谈判或处理问题时态度很强硬,什么方法均不能使其改变态度。
草签 [ cǎo qiān ]
也叫缩写签字。由缔约各方谈判代表在条约草案上签署自己的姓名或姓名的简写,表示谈判代表对条约草案文本已取得一致意见。草…
判案 [ pàn àn ]
(一)、判决案件。(二)、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
判司 [ pàn sī ]
古代官名。唐 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旧唐书·职官志一》:“镇军满二万…
谘商 [ zī shāng ]
商议。如:「谘商谈判」、「高层官员谘商」。一种心理辅导的历程。专业谘商员在与案主直接面对面的情境下,根据需要,协助其…
判署刑杀文书 [ pàn shǔ xíng shā wén shū ]
判署,见「判署」条。刑杀文书即判刑,执行死刑之公文书也。《明律·礼律·祭享》:「若百官已受誓戒,而吊丧问疾,判署刑杀…
会审公廨 [ huì shěn gōng xiè ]
清末列强在中国租界内强行设立的审判机关。专门审判中外的互讼事件,审判官由外国领事或其委派人员充任,与中国会审官会同审…
断合 [ duàn hé ]
男女双方经官府判决结成婚姻关系。
搁浅 [ gē qiǎn ]
(一)、(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二)、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谈判搁浅。
调判 [ diào pàn ]
谓根据某人文理优长的特点调选判官。
任谊 [ rèn yì ]
宋人,字才仲。官至澧州通判,工画。见《画继》。
胡判 [ hú pàn ]
指迷信传说中阴司的判官。胡,形容多须。
牒举 [ dié jǔ ]
上书陈述。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县官判事案成后自觉有失请举牒追改判》:“先迷后觉,判事虽不三思;苟有必知,牒举明无二…
触礁 [ chù jiāo ]
(一)、船只在航行中碰上暗礁。(二)、比喻事情进行中遇到障碍:婚姻触礁。谈判触礁。
讨价还价 [ tǎo jià huán jià ]
买卖双方要价还价。也比喻接受某项任务前或举行谈判时提出种种条件,斤斤计较。
判词 [ pàn cí ]
◎ 判词 pàncí(1) [court verdict]∶判决书的旧称(2) [ver…
断还归宗 [ duàn huán guī zōng ]
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拜官 [ bài guān ]
◎ 拜官 bàiguān[offer official posts] 旧时指封官详细解释授官。 唐 李…
也可札鲁忽赤 [ yě kě zhá lǔ hū chì ]
元代官名。札鲁忽赤译作裁判官,断事官等,惟其长官则称为也可札鲁忽赤,诸王任之,译称大断事官。见「也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