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 [ jìng tǔ fǎ mén ]
五念门 [ wǔ niàn mén ]
又作五念、修净土五念门。出自天亲之净土论。指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五种忆念修行门。
如理如法 [ rú lǐ rú fǎ ]
何为如理?清净心是也。净土法门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修自己的清净心,这就是如理。如法就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的讲就是…
梵门 [ fàn mén ]
清净的法门。指佛门。
道绰 [ dào chuò ]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卫。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继承北魏昙鸾净土思想的大师,也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之一。提倡称…
妙土 [ miào tǔ ]
(一)、犹净土。佛家谓清净、安乐、胜妙之境界。(二)、指宜于建寺弘法之处。
日想观 [ rì xiǎng guān ]
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十六种观法之一。
上转 [ shàng zhuǎn ]
佛-言破迷而向悟道迈进发展也。又修行向佛位进也,与下转对。《释摩诃衍论·卷二》:「诸染法有力,诸净法无力,背本下下转…
恚碍 [ huì ài ]
愤恨抵触。 南朝 梁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忍恶駡,无耻辱;忍挝打,无恚碍;忍贪欲,无爱著。”
下转 [ xià zhuǎn ]
?谓元初一念之无明,背真性而缘起生死也。又,佛向下教化衆生也。《释摩诃衍论·卷二》:「诸染法有力,诸净法无力,背本下…
恐迫 [ kǒng pò ]
恐吓逼迫。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呵诘四大门》:“而此四大,求索无惭,不知有无;有则充给不厌,无则恐迫…
称名念佛 [ chēng míng niàn fó ]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用口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摄心,累积功德,以达到往生极乐净土的目标。《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
意业 [ yì yè ]
佛教语。身、口、意“三业”之一。指思量所造成之业。“意业”为三业之本。 南朝 梁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涤除三业…
一心开二门 [ yī xīn kāi èr mén ]
一心开二门《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思想,是从众生心的自性清净与虚妄无明,分别地说明了一切生灭流转法与涅盘还灭法…
不请之法 [ bù qǐng zhī fǎ ]
佛教语。谓佛陀在无人请问时,随机宣说的特别教旨。其内容即净土法门;其形式即十二分教中的优陀那,意为无问自说。见《翻译…
他力宗 [ tā lì zōng ]
?佛教净土门谓念佛求生,藉弥陀之愿力而断脱轮回者曰他力,其宗派曰他力宗。见「他力」条。
理诵 [ lǐ sòng ]
犹背诵。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检覆三业》:“已得演説几句深义,已得披读几卷经典,已得理诵几许文字。”
五会念佛 [ wǔ huì niàn fó ]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唐代法照依无量寿经所创。由三、五至六、七人一起共修,在一坐的时段,依念佛声调的不同分成…
净土宗 [ jìng tǔ zōng ]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认为修行念佛的人死后可以生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故名。以东晋慧远为初祖,因他于庐山东林寺建…
逸马 [ yì mǎ ]
奔逃的马。《净住子净行法门·检复三业门》附 南朝 齐 王融 颂曰:“邅迴六蔽,纷纶七邪,不图厥始,逸马难罝。” 宋 …
他力 [ tā lì ]
1、(佛)佛教净土门谓念佛求生,藉弥陀之愿力而断脱轮回者曰他力。故弥陀教有他力教之称。《净土论·中下》:「如劣夫跨驴…
慧远 [ huì yuǎn ]
东晋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初学儒家、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
七经 [ qī jīng ]
(一)、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二)、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
生西 [ shēng xī ]
佛教语。往生西方净土。 鲁迅 《华盖集·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
诘诮 [ jí qiào ]
诘问责备。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出家顺善门》:“今乍闻詰誚之言,乃足惊怪。”《新唐书·高郢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