峣嵠 [ yáo xī ]
奇怪,怪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 朱熹 ﹞又曰:作诗不学 六朝 ,又不学 李 杜 ,只学那嶢嵠底,…
嶢嵠 [ yáo xī ]
奇怪,怪诞。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 朱熹 ﹞又曰:作诗不学 六朝,又不学 李 杜,只学那嶢嵠底,便学得十…
陬见 [ zōu jiàn ]
浅陋之见,一孔之见。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后学小生区闻陬见,不得而妄议已。”
程颢 [ chéng hào ]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人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和弟程颐同为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提出“天理”之说。又认…
理学家 [ lǐ xué jiā ]
研究理性之学的专家。如宋周敦颐、张载、朱熹,明王阳明等。
伪师 [ wěi shī ]
(一)、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二)、伪学之师。对朱熹的诬称。
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
猗顿 [ yī dùn ]
春秋时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积累了很多财物。陶朱,即春秋时范蠡,助越灭吴后,离开越国,隐居在陶,以经商致富,…
穨败 [ tuí bài ]
犹败坏。宋 朱熹《<大学章句>序》:“教化陵夷,风俗穨败。”一本作“頽败”。
专陋 [ zhuān lòu ]
犹孤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朱陆》:“问其何为不学问,则曰支离也;詰其何为守专陋,则曰性命也。”
芹宫 [ qín gōng ]
《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朱熹 集传:“泮水,泮宫之水也。诸侯之学,乡射之宫,谓之泮宫。”后因以“…
朱裳 [ zhū cháng ]
古谓红色的下衣。《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汉 扬雄 《反离骚》:“…
理学 [ lǐ xué ]
也叫道学。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由二程(程颢、程颐)创立,经朱熹继承发挥,形成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称为程朱学派。…
为我 [ wèi wǒ ]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
写顺朱儿 [ xiě shùn zhū ér ]
初学儿童在印好的红色楷字上描摹习字,谓之“写顺朱儿”。又称描红。
丹简 [ dān jiǎn ]
朱漆之简。《云笈七籤》卷七:“丹简者,乃朱漆之简,明火主阳也;墨籙者,以墨书文,明水玄阴也。人学长生,遵之不死,故名…
激作 [ jī zuò ]
犹激励,振作。 宋 朱熹 《总论为学之方》:“若资质平底,则如死水然,终激作不起。”
讲教 [ jiǎng jiào ]
犹讲授。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六章第二节:“考选两省优秀生,每省百名住院肄业,延聘宿儒 朱一新 为主讲,设…
学圃 [ xué pǔ ]
学种蔬菜。语出《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 集注:“种蔬菜曰圃。”潘飞声《移…
亲与 [ qīn yǔ ]
亲近交好。 宋 朱熹 《小学·嘉言》:“故於朋友之间,主其敬者,日相亲与,得效最速。”
程颐 [ chéng yí ]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人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和兄程颢同为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强调“穷理”之说。主张…
幕府书厨 [ mù fǔ shū chú ]
辽朱遵度的外号。宋叶廷珪《海录碎事·文学上》引《十国纪年》:“朱遵度避耶律德光之召,挈妻孥携书,杂商贾奔楚,王待之甚…
修己治人 [ xiū jǐ zhì rén ]
谓修养己身与教化人民也。宋、朱熹《大学章句·序》:「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同邑 [ tóng yì ]
同县。《汉书·贾谊传》:“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 李斯 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
披覈 [ pī hé ]
披阅考校。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凡馆书稿本,披覈辨析,苦往復之烦。”
【词语拼音】zhū xué
【词语解释】指 宋 代思想家 朱熹 的学说及其学派。朱熹 发展了 北宋 二 程(程颢、程颐)的哲学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主张以天理克服人欲,提倡封建道德伦理。明 清 两代被尊为儒学正宗。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积衰时代》:“宋 学至 朱子 而集大成,於是 朱 学行数百年。”范寿康《朱子及其哲学》第十四章:“朱 学与 浙东 学的根本不同地方,即是前者以哲学、义理为中心,后者以经济、政治为中心。”参阅 清 黄宗羲《宋元学案·晦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