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禅 [ wǔ chán ]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
五祖 [ wǔ zǔ ]
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唐 代 弘忍 禅师。
色戒 [ sè jiè ]
戒色的律条。《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却说明悟禅师当夜在禅椅上入定回来,慧眼已知五戒禅师差了念头犯了色戒…
五种禅 [ wǔ zhǒng chán ]
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五停心观 [ wǔ tíng xīn guān ]
佛教五种修行法。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五种禅观。此五种禅观分别对治贪欲、瞋恚、愚痴、我见、散乱心…
上色徒弟 [ shàng sè tú dì ]
杰出或得意的弟子。《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禅师见五戒佛法晓得,留在寺中,坐了上色徒弟。」也作「上首徒弟…
法眼宗 [ fǎ yǎn zōng ]
中国 佛教禅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益 禅师所创。源出南宗 青原 一脉。 文益 圆寂后, 南唐 中主 李璟 谥为“法眼…
四禅天 [ sì chán tiān ]
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
移盘吃饭汉 [ yí pán chī fàn hàn ]
亦作“移厨喫饭汉”。犹饭桶。喻无用之人。《五灯会元·清溪禅师法嗣·庐山圆通缘德禅师》:“若未明有甚么用处,祇是移盘喫…
击目 [ jī mù ]
目击,目睹。《五灯会元·九峰虔禅师法嗣·禾山无殷禅师》:“问:‘尊者拨眉击目,视 育王 时如何?’师曰:‘即今也恁么…
出世间上上禅 [ chū shì jiān shàng shàng chán ]
佛家语,三种禅之一。大乘菩萨独自之禅定,《菩萨地持经》卷五所说。即自性禅(观心之实相而不向外求,故曰自性)、一切禅(…
语不投机 [ yǔ bù tóu jī ]
语不投机(語不投機) 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五灯会元·大愚芝禅师法嗣·云峰文悦禅师》:“所以道,言…
五门 [ wǔ mén ]
(一)、古代宫廷设有五门,自外而内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二)、泛指宫城之门。(三)、借指京城。(四)、佛…
沩仰宗 [ wéi yǎng zōng ]
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 代 沩山 灵祐禅师 及其弟子 仰山 慧寂 所创。因其先后在 沩山(在今 湖南省 醴陵市)和 仰…
潙仰宗 [ wéi yǎng zōng ]
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 代 沩山 灵祐禅师 及其弟子 仰山 慧寂 所创。因其先后在 沩山(在今 湖南省 醴陵市)和 仰…
五佛 [ wǔ fó ]
又名五智如来、五智佛、五方佛、五圣,或称五禅定佛。指密教中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尊佛,有金刚界五佛与胎藏界五佛1之别。
迅敏 [ xùn mǐn ]
犹敏捷。《五灯会元·临济宗·蒋山赞元禅师》:“机锋迅敏,解行相应。”
破二作三 [ pò èr zuò sān ]
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五灯会元·黄龙心禅师法嗣·黄龙悟新禅师》:“有时破二作三,有时会三归一,有时三一混同,有时不…
三种禅 [ sān zhǒng chán ]
泛指佛教的三种禅,根本味禅,出世禅,出世间上上禅。
上天无路 [ shàng tiān wú lù ]
出自《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班禅 [ bān chán ]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转世活佛之一。班为梵语省略音译,意为博学之士。禅为藏语音译,意为大。班禅,意为大学者。16…
邃林 [ suì lín ]
犹密林。《禅真逸史》第三五回:“计堕受困幽谷内,兵穷觖望邃林中。”
百丈竿头 [ bǎi zhàng gān tóu ]
百丈竿头(百丈竿頭)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已达极高的境界。《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
行思 [ xíng sī ]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刘,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后住青原山静居寺弘扬禅法,开青原一系,禅宗…
东君 [ dōng jūn ]
传说中的太阳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之属。——《史记·封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