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律 [ huī lǜ ]
古代置芦苇灰于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内,每月当节气,中律的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以之占验时序,谓之“灰律”。
起灰 [ qǐ huī ]
(一)、古人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的灰就会自行飞出。(二)、生灰。
灰飞冲素 [ huī fēi chōng sù ]
谓节候更易。节气至则葭灰飞动,冲开覆于律管口上之缇素。《隋书·律历志上》:“每其月气至,与律冥符,则灰飞衝素,散出于…
葭灰 [ jiā huī ]
葭莩之灰。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吹葭 [ chuī jiā ]
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
入律 [ rù lǜ ]
古代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
葭律 [ jiā lǜ ]
亦称“葭管”。装有葭莩灰的律管。
新灰 [ xīn huī ]
律管中与节候相应新飞之灰。
秋灰 [ qiū huī ]
古代以苇膜烧制的灰置于律管中以候气,至某一节气,则灰从中飞出。秋灰,指秋季从中飞出的灰,谓秋已至。
芦莩 [ lú piǎo ]
芦苇内壁的薄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唐 孔颖达 疏:“ 熊氏 云:‘按吹灰者,谓作十二律管,於室…
惊灰 [ jīng huī ]
灰从律管内迸出。古代用以候气之法。南朝 宋 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节如惊灰异,零落就衰老。”参阅《后汉书·律历…
元籥 [ yuán yuè ]
即律管。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之一:“淑气渐滋于元籥,元声默应于黄鐘。”古人以十二律管定十二律,又以十二律与十二…
吹灰 [ chuī huī ]
(1).吹扬灰烬。《淮南子·齐俗训》:“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2).古代将葭灰置于律管内测定节…
候气 [ hòu qì ]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
冬灰 [ dōng huī ]
(1).占冬至节的葭灰。葭即芦苇。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占节候,某律管中葭灰飞出,即知某节候到。冬至节…
候灰 [ hòu huī ]
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以占节气变化,谓之“候灰”。又名葭灰。 明 梁少白 《破齐阵·咏时序悼亡》套曲:“时移日渐…
缇室 [ tí shì ]
古代察候节气之室。该室门户紧闭,密布缇缦,故名。《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
律管 [ lǜ guǎn ]
(一)、亦称“律琯”。(一)、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六韬·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
弃灰之法 [ qì huī zhī fǎ ]
商朝的法律规定,凡是把灰倾倒在大街上的人要被砍掉手臂。韩非还记叙了子贡和孔子对"刑弃灰于街者"这条法律的评价:认为是…
灰人 [ huī rén ]
(1).泥塑的人像。古人祭拜祈晴时所用。 南朝 梁简文帝 《祭灰人文》:“积注奄旬,祭在灰人。” 唐 姚合 《酬任畴…
葭琯 [ jiā guǎn ]
装有葭莩灰的玉管。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緹室葭琯以候气,多为管以参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灰色模型 [ huī sè mó xíng ]
灰色模型就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灰色微分预测模型,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模糊性的长期描述(模糊预测领域中理论、…
新律 [ xīn lǜ ]
(1).新的法律;新的法令。《晋书·刑法志》:“旧律所难知者,由於六篇篇少故也。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
必力不剌 [ bì lì bù là ]
同“必律不剌”。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这妇人会説话,想是个久惯打官司的,口里必力不剌説上许多,我一些也不懂的。…
洗淘 [ xǐ táo ]
冲洗剥蚀。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一:“里面则是横关的厚实无比的板门,连同窗格一律上着在岁月的洗淘中成为灰暗的红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