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炉 [ tí lú ]
(一)、有提梁的香炉。(二)、指仪仗中提着香炉的人。
炉先生 [ lú xiān shēng ]
炉甘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炉甘石》。
洪炉 [ hóng lú ]
大炉子。多比喻能陶冶人、锻炼人的环境:革命的洪炉。
炉锤 [ lú chuí ]
(一)、亦作“炉鎚”。亦作“鑪槌”。(二)、指冶炼工业。(三)、见“炉锤”。
灰炉 [ huī lú ]
火炉。
宣德炉 [ xuān dé lú ]
明 朝 宣德 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 明 代…
烓灶 [ wēi zào ]
风炉。
爨竈 [ cuàn zào ]
炉灶。
爨灶 [ cuàn zào ]
炉灶。
炀器 [ yáng qì ]
炉灶。
鼓风炉 [ gǔ fēng lú ]
具有鼓风装置的冶炼炉。多用来炼铜、锡、镍等有色金属,也可以用来炼铁。冶炼炉的鼓风装置也叫鼓风炉。
融为一炉 [ róng wéi yī lú ]
融为一炉释为融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浑然一体,如同共同融化在一个火炉。
锻灶 [ duàn zào ]
(一)、打铁用的炉子。亦指打铁的场所。(二)、指在炉旁锻铁。
炉氲 [ lú yūn ]
炉中的烟气。 唐 张籍 《宛转行》:“炉氲暗徘徊,寒灯背斜光。”
炼焦炉 [ liàn jiāo lú ]
用烟煤通过特定设备冶炼焦炭的炉子。也叫焦炉。
金猊 [ jīn ní ]
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狻猊形,空腹。焚香时,烟从口出。
炉峯 [ lú fēng ]
亦作“ 炉峰 ”。 江西省 庐山 香炉峰 的省称。 唐 白居易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诗:“曾住 炉峯 下,书…
袖罏 [ xiù lú ]
见“ 袖炉 ”。
煖鑪 [ nuǎn lú ]
见“煖炉”。
竹罏 [ zhú lú ]
见“竹炉”。
洪垆 [ hóng lú ]
见“洪炉”。
平炉 [ píng lú ]
炼钢炉的一种,放原料的炉底像浅盆,炉体用耐火材料砌成,燃烧用的煤气和热空气由两侧的开口通入。
薰鑪 [ xūn lú ]
见“薰炉”。
洪罏 [ hóng lú ]
见“洪炉”。
炉槌 [ lú chuí ]
见“炉锤”。
【词语拼音】lú tíng
【词语解释】专供岁末或冬季安放火炉的亭子。宋 岳珂《桯史·太学祭斋碑》:“国学以古者五祀之义,凡列斋扁榜,至除夕,必相率祭之,遂以为炉亭守岁之酌。”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沙随先生 云:‘往年在太学炉亭中,以此语同舍。’”宋 叶适《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诗:“炉亭雪深叫孤鸿,传书为愬 明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