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辨 [ lùn biàn ]
(一)、谓考定才能品德。(二)、议论辩驳。辨,通“辩”。(三)、文体的一种。今称论说文。辨,通“辩”。
款空 [ kuǎn kōng ]
空洞,空疏。 章炳麟 《驳神我宪政说》:“今其持论款空,徒为侈大。”
操矛入室 [ cāo máo rù shì ]
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不攻自破 [ bù gōng zì pò ]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体无完肤 [ tǐ wú wán fū ]
(一)、形容浑身受伤。(二)、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讼駮 [ sòng bó ]
争论、喧哗。《墨子·号令》:“围城之重禁……讼駮言语,及非令也而视敌动移者,斩。”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説文…
不堪一击 [ bù kān yī jī ]
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起剥 [ qǐ bāo ]
驳运。剥,通“驳”。
辨折 [ biàn shé ]
辩驳,驳斥。辨,通“辩”。
攻剥 [ gōng bāo ]
攻击驳斥。剥,通“驳”。
论辩风生 [ lùn biàn fēng shēng ]
论辩风生(論辯風生)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
驳难 [ bó nàn ]
反驳责难:驳难攻讦。
诬滥 [ wū làn ]
虚妄泛滥。 晋 道恒 《释驳论》:“正曰:侯王得一而天下贞,莫议仙化;死而不亡者寿,不论无死。臆説诬滥,辞非而泽。”
阅审 [ yuè shěn ]
审核。 宋 曾巩 《相制三》:“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入室操戈 [ rù shì cāo gē ]
比喻就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入室操戈,不罪唐突。——宋· 陈亮《又戊戍冬书》
回驳 [ huí bó ]
否定或驳斥别人提出的意见或道理:当面回驳。据理回驳。
閲审 [ yuè shěn ]
审核。宋 曾巩《相制三》:“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无力反驳 [ wú lì fǎn bó ]
没有反驳的理由。不想去反驳。
议驳 [ yì bó ]
亦作“ 议駮 ”。 1.议论错杂不一。 汉 王充 《论衡·异虚》:“ 高宗 祭 成汤 之庙,有蜚雉升鼎而雊。 祖己 …
驳辞 [ bó cí ]
◎ 驳辞 bócí[disorganized speech] 杂乱不纯的言词◎ 驳辞 b…
考驳 [ kǎo bó ]
(一)、审查驳正。(二)、审查驳正。
贬剥 [ biǎn bāo ]
(一)、贬斥批驳。剥,通“驳”。(二)、贬官削职。
成立 [ chéng lì ]
[组织、机构等] 开始建立成立了共和国创立,建立,设立成立了一个宗教团体[论点] 站得住脚或驳不倒这个论点不能成立
杂沓而至 [ zá tà ér zhì ]
从各方面纷纷涌来。例句: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朋疑众难,杂沓而至。”近义词:纷至沓来。
论友 [ lùn yǒu ]
讨论问题的朋友。李大钊《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一九一九年元旦,我作《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一文,在《国民杂志》…
【词语拼音】lùn bó
【词语解释】(一)、亦作“论駮”。(一)、辩论驳正。《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餘篇。”唐 陆贽《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载张,论駮是非,不可以不审;宣扬宪令,不可以不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国家倣 唐 旧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赏刑之非当,其在中书,则舍人得以封还,其在门下,则给事得以论驳。”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诸国之学者所引申所论驳,亦皆以此为论理之中心。”
(二)、评论辩驳的奏章。《新唐书·齐澣传》:“论驳及誥詔皆援準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