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才 [ yí cái ]
(一)、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三国 魏 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唐 贾岛《送沉秀才下第东归》…
野无遗才 [ yě wú yí cái ]
野无遗才(野無遺才) 见“ 野无遗贤 ”。
遗匿 [ yí nì ]
(一)、指遗才,隐士。(二)、遗弃藏匿。
弃才 [ qì cái ]
被遗弃的人才。
滞器 [ zhì qì ]
指遗漏未用的人才。《宋书·谢庄传》:“一人之鉴易限,而天下之才难原,以易限之鉴,镜难原之才,使国罔遗授,野无滞器,其…
遗宝 [ yí bǎo ]
(一)、前代遗留的宝物。(二)、遗落的宝物。(三)、比喻弃置未用的人才。
暮生儿 [ mù shengr ]
父亲死后才出生的子女;遗腹子。
遗珠之憾 [ yí zhū zhī hàn ]
丢失了不该遗失的珍珠感到遗憾,喻指弃置未用的美好事物或贤德之才。
遗嘱 [ yí zhǔ ]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留给后人的书面或口头的嘱咐。特指遗嘱人生前对遗产所作的处分到其死亡时才发生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分公证…
遗男 [ yí nán ]
遗孤、孤儿(父亲死后才出生的男孩)京城氏的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middo…
遗放 [ yí fàng ]
(一)、指遗逸散失之人事和物件。(二)、指弃置未用之人才。
识荆恨晚 [ shí jīng hèn wǎn ]
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
沧海遗珠 [ cāng hǎi yí zhū ]
海中之珠,被采集者所遗漏。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新唐书·狄仁杰传》:“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
遗士 [ yí shì ]
(一)、未被发现的才德之士;隐士。(二)、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士。
生花妙笔 [ shēng huā miào bǐ ]
传说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开元天宝遗事》)。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遗材 [ yí cái ]
(一)、剩下的材料。(二)、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材。(三)、遗才。
不耻 [ bù chǐ ]
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唐·贾岛《送沈秀才…
才力 [ cái lì ]
才华;智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四)》…
马空冀北 [ mǎ kōng jì běi ]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谋无遗谞 [ móu wú yí xū ]
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韬晦奇才 [ tāo huì qí cái ]
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唐朝征召贤士有“韜晦奇才”科。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朱放》:“贞元二年,詔举韜晦奇才。詔…
遗焦 [ yí jiāo ]
《后汉书·蔡邕传》:“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
孤妍 [ gū yán ]
独秀的花。亦借指俊才。宋 陈与义《清平乐·木犀》词:“楚 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遗世越俗 [ yí shì yuè sú ]
超脱世俗。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亦作“ 遗世…
生花笔 [ shēng huā bǐ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 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以“生花笔”…
【词语拼音】yí cái
【词语解释】(一)、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三国 魏 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唐 贾岛《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
(二)、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唐 梁鍠《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 陈师道 ﹞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为遗才。”《宋史·选举志一》:“是年及 端拱 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於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三)、秀才参加乡试,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临时添补核准的,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虽然免祸,却不放他科举,直至临场,曹公 再三苦求,附一名於遗才之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明年,学使科试士,而公适薨,桯 縗哀如子,未得与试。既离苫块,四娘 赠以金,使趋入遗才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