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噶 [ mǎ ěr gá ]
蒙古语。帽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合围后,自乌图里处虞卒脱帽以鞭擎之,高声传呼玛尔噶口号。按玛…
漆纱 [ qī shā ]
用漆刷过的纱。《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一时仓卒不及详议,遂用漆纱浅黄之服,使 寿皇 已行之礼,举而復坠,臣…
襆巾 [ fú jīn ]
即幞头。清 袁枚《新齐谐·猴怪》:“温元帅 襆巾纱帽如 唐 人服饰,貌温然儒者。”参见“幞头”。
纱帽圆领 [ shā mào yuán lǐng ]
泛指官服。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舅前番来贺,纱帽圆领。此日登门,朝珠补挂。”
窝玉 [ wō yù ]
帽名。也称倚劝。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倚劝,今之窝玉也……《齐书·海陵王纪》:以生纱为帽,半其裾而析之,曰…
騌帽 [ zōng mào ]
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元 明 之际很流行。明 冯梦龙《山歌·修騌帽歌》:“修騌帽见子一吓,洗网巾…
开顶风船 [ kāi dǐng fēng chuán ]
比喻敢于跟困难或险恶的境遇作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抨击错误倾向,开顶风船,这…
赋诗 [ fù shī ]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唐 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
方准 [ fāng zhǔn ]
(一)、方形鼻子。(二)、方形帽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拟俊士帽则用方巾,或缎或紬,皆用乌色…
破纱帽 [ pò shā mào ]
喻卑微的官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你怎晓得,捨了那顶破纱帽,何处巖穴著不得这个穷道人。”
红脚笭 [ hóng jiǎo líng ]
红脚,指鸽子。笭,为形似乌纱帽的两个并排竹器,尺寸大小不一。红脚笭指鸽子背着笭。台湾嘉南沿海地区农闲时,即以放红脚笭…
抓劄 [ zhuā zhā ]
束扎。 元 锺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有时节软乌纱抓札起钻天髻,乾皂靴出落着簌地衣。”
拜台 [ bài tái ]
(一)、庙里或坟前供放祭品的台。(二)、旧时谓演员于戏演完时由二人戴纱帽、穿红袍向台前台后作揖致礼。
跳财神 [ tiào cái shén ]
旧时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头戴乌纱,身穿蟒袍,手持元宝,简帖上有‘招财进寳’四字,边跳边舞。
纬帽 [ wěi mào ]
清 代的一种凉帽。无帽檐,以竹丝或藤作胎,面料用纱。 清 代作为礼帽的红缨帽,在夏秋季即以纬帽为之。《儿女英雄传》第…
高屋帽 [ gāo wū mào ]
顶部高起的帽子。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 梁王 高屋好欹来”自注:“ 梁 朝有白纱高屋帽。”…
白葛 [ bái gě ]
(1).白夏布。 唐 杜甫 《送段功曹归广州》诗:“ 交趾 丹砂重, 韶州 白葛轻。” 唐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
惯口 [ guàn kǒu ]
顺口,口头上习惯的。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这里是你的帽子。’或者‘这里是你的纱巾,我们出去走走吧!’我还说…
市学 [ shì xué ]
村镇上的学校;私塾。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市学先生预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元…
铁砚磨穿 [ tiě yàn mó chuān ]
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看榜》:“乌纱白髮人争羡,须知铁砚磨穿。”参见“ …
速夫 [ sù fū ]
古代来自西域的精致的毛布。《元史·舆服志一》:“﹝天子质孙,﹞服青速夫金丝阑子,则冠七宝漆纱带后簷帽。”原注:“速夫…
青织 [ qīng zhī ]
青色采帛。 宋 朱敦儒 《临江仙》词:“纱帽蓝舆青织盖,儿孙从我嬉游。”《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 西门庆 令 玳安…
严捕 [ yán bǔ ]
严密搜捕。《宋史·五行志四》:“ 西京 讹言有物如乌帽,夜飞入人家,又变为犬狼状……意其妖人所为,有詔严捕,得数辈,…
緑帽子 [ lǜ mào zi ]
亦作“绿帽儿”。即绿头巾。《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不像你……作成老公带了緑帽儿,羞也不羞!”《二十年目睹之…
龙表 [ lóng biǎo ]
指皇帝仪容。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有诗咏曰:玉带黄袍坐正衙,再颁花宴侈恩华。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