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槎 [ kè chá ]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 晋 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唐 罗隐《黄河》诗:“高祖 誓功衣带小,仙人占头客…
海槎 [ hǎi chá ]
同“海查”。隋 虞茂《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唐 宋之问《经梧州》诗:“春去闻山鸟,秋…
张骞乘槎 [ zhāng qiān chéng chá ]
“张骞乘槎”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出使远行。
磕叉 [ kē chā ]
(一)、亦作“磕槎”。砍砸斩杀声。(二)、斩杀。
海客乘槎 [ hǎi kè chéng chá ]
浮海通天的传说。出自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
篦梳 [ bì shū ]
(一)、栉发用具。用以除发垢。古称“洛成”。(二)、引申指细密地搜索。
槎头鳊 [ chá tóu biān ]
即鳊鱼。缩头,弓背,色青,味鲜美,以产 汉水 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拦截,禁止擅自捕杀,故亦称“槎头缩颈鯿”。
鳞萃比栉 [ lín cuì bǐ zhì ]
犹言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鳞比栉次 [ lín bǐ zhì cì ]
鳞比栉次出自《诗·周颂·良耜》,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星槎 [ xīng chá ]
(一)、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传说古时天河与海相通,汉 代曾有人从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 晋 张华《博物志》卷…
槎客 [ chá kè ]
(一)、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
银槎 [ yín chá ]
一种银质的盛酒器。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银槎》:“道光 乙酉,胡书农 学士 敬,以 朱碧山 银槎饮客,上鐫 至…
沐风栉雨 [ mù fēng zhì yǔ ]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栉膜 [ zhì mó ]
齿线与括约肌间沟之间的上皮,宽约10栉膜15mm。1879年Dure将肛管上皮分为三部分:皮肤、中间带和粘膜带。中间…
浮迹浪踪 [ fú jì làng zōng ]
浮迹浪踪(浮跡浪踪) 谓行踪不定。 明 陈铎 《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跡,终须是有个相逢。”亦作“ 浮踪…
乙夜之动 [ yǐ yè zhī dòng ]
天子精励读书也。段文昌〈淮西碑〉:「遵大禹栉风之志,有光武乙夜之动。」
八月槎 [ bā yuè chá ]
传说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
查头鯿 [ chá tóu biān ]
即鳊鱼。缩头,弓背,大腹,色青,味美,以产 汉水 者尤著名。常用槎拦截,禁止擅捕,故称。唐 孟浩然《岘潭作》诗:“试…
仙槎 [ xiān chá ]
亦作“僊槎”。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
乘查 [ chéng chá ]
同“ 乘槎 ”。 唐 孟浩然 《岁暮海上作》诗:“借问乘查人, 沧洲 復谁在?”
犯斗 [ fàn dòu ]
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见 晋 张…
硬骨鱼 [ yìng gǔ yú ]
鱼的一大类,骨骼大部坚硬,椎骨的主体常为两凹状,鳃多为栉状,鳍有硬刺。供食用的鱼多属硬骨鱼类。
栉风淋雨 [ zhì fēng lín yǔ ]
音zhì fēng mù yǔ(成)借风梳头,借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地质考察队员常年栉风淋雨,备尝艰辛。
風槎 [ fēng chá ]
风筝。《福建省海澄县志·岁时》:“是月也,放纸鷂曰风槎,夜繫灯而纵之,明彻星河。”
星阙 [ xīng quē ]
天上宫殿。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乘槎未许到星闕,採药何年傍 祖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