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迹 [ cí jì ]
犹遗言。
诔词 [ lěi cí ]
叙述死者事迹表示哀悼的文辞。
徵迹 [ zhǐ jì ]
迹象。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而《卜辞》中则确有多父多母之征迹。”
翰迹 [ hàn jì ]
(一)、亦作“翰蹟”。犹笔迹。多指文辞、书牍。(二)、见“翰跡”。
嗼寂 [ mò jí ]
寂静无声。《楚辞.严忌.哀时命》:「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卷绶 [ juàn shòu ]
卷束绶带。谓官吏辞职。《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庆州牧书》:“必欲卷綬避贤,辞病收迹。”
運行 [ yùn xíng ]
循一定轨迹周而复始的转动、前进。《易经.系辞上》:「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仙迹 [ xiān jì ]
仙人的遗迹或行踪。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
韬光隐迹 [ tāo guāng yǐn jì ]
韬光隐迹(韜光隱跡) 同“韜光晦蹟”。 金 马钰 《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玉,便韜光隐跡,二十餘年。”
一迹 [ yī jì ]
(一)、见“一迹”。(二)、亦作“一跡”。一条或一个印迹。《淮南子·氾论训》:“是故圣人以文交於世,而以实从事於宜,…
遁迹潜形 [ dùn jì qián xíng ]
遁、潜:隐藏。迹、形:踪迹,形迹。指隐藏踪迹和身形。
脚手 [ jiǎo shǒu ]
(一)、脚与手。人的上下四肢。(二)、犹手脚。谓暗中采取的行动。(三)、犹爪牙。指能听候调遣者。(四)、人为的痕迹。…
形迹 [ xíng jì ]
(一)、举动和神色:形迹可疑。(二)、痕迹;迹象:不留形迹。(三)、指礼貌:不拘形迹。
无迹可求 [ wú jì kě qiú ]
无迹可求(無迹可求) 见“ 无迹可寻 ”。
消声灭迹 [ xiāo shēng miè jì ]
消声灭迹(消聲滅迹) 见“ 消声匿迹 ”。
杜门屏迹 [ dù mén píng jì ]
杜门屏迹(杜門屏迹) 见“ 杜门晦迹 ”。
窜迹 [ cuàn jì ]
遁迹;隐迹。
笔脚 [ bǐ jiǎo ]
字迹,笔迹。
本高迹下 [ běn gāo jì xià ]
佛学术语,台家论本迹高下,立四句:一本高迹下,二本下迹高,三本迹俱高,四本迹俱下。本高迹下者,如佛现菩萨之身也,本下…
化迹 [ huà jì ]
(一)、变化之迹;教化之迹。(二)、神灵之迹。
状迹 [ zhuàng jì ]
行迹;事迹。
继迹 [ jì jī ]
继续前人踪迹。 章炳麟 《论式》:“施于政事, 张裴 《晋律》之序, 裴秀 地域之图,其辞往往陵轢 二汉 ,由其法守…
匿迹 [ nì jì ]
躲藏起来,不露形迹:销声匿迹。匿迹海外。
骚场 [ sāo chǎng ]
犹文坛。 明 孙柚 《琴心记·家门始终》:“劝取骚场浪客,愿休辞潦倒,看俯仰古今陈迹。今日是满座风流才子,四方儒雅先…
綦迹 [ qí jì ]
(一)、见“綦迹”。(二)、亦作“綦跡”。亦作“綦蹟”。足迹;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