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旨 [ fēng zhǐ ]
(一)、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
望风承旨 [ wàng fēng chéng zhǐ ]
望风承旨(望風承旨) 见“ 望风希指 ”。
望风希旨 [ wàng fēng xī zhǐ ]
望风希旨(望風希旨) 见“ 望风希指 ”。
承风希旨 [ chéng fēng xī zhǐ ]
承:迎合;希:揣摩;风:风向;旨:意旨。指关于揣摩迎合上司的意向。
风指 [ fēng zhǐ ]
(一)、旨意,意图。(二)、风采,风度。(三)、谓讽告其旨意。
体趣 [ tǐ qù ]
(一)、旨趣。(二)、字体的风格。
六诗 [ liù shī ]
(一)、犹六义。(二)、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五代齐己《风骚旨格》。
骚旨 [ sāo zhǐ ]
指《楚辞》的意旨。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
阿意顺旨 [ ē yì shùn zhǐ ]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宋 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二·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陷于…
题括 [ tí kuò ]
谓命题以概括全篇(诗文)旨意。 唐 元结 《二风诗》序:“﹝ 元子 ﹞著《皇謨》三篇,《二风诗》十篇……遂题括存之。…
诏旨 [ zhào zhǐ ]
诏书、圣旨。《后汉书·周举传》:“羣臣议者多谓宜如詔旨。”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虽法…
乡土艺术 [ xiāng tǔ yì shù ]
描写田园、农村的风趣,以表现乡民淳朴、敦厚的性格为主旨的艺术。
龙首豕足 [ lóng shǒu shǐ zú ]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風傻 [ fēng shǎ ]
风风傻傻。明 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自家是这 西池 金母 殿前歪剌仙女,因为我从小儿有些风傻,奉 金母 法旨,罚…
诗教 [ shī jiào ]
(一)、本指《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二)、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风格。
旨奥 [ zhǐ ào ]
要旨,主旨。
龙纶 [ lóng lún ]
圣旨,诏旨。
宏旨 [ hóng zhǐ ]
也作弘旨。大旨;主要的意思:无关宏旨。
陷毁 [ xiàn huǐ ]
陷害毁谤。《后汉书·庞参传》:“ 参 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
归趣 [ guī qù ]
旨趣;宗旨。
指奏 [ zhǐ zòu ]
旨趣,宗旨。
旨喻 [ zhǐ yù ]
晓谕旨意,喻示旨意。
宗致 [ zōng zhì ]
宗旨。学说的要旨大义。
蹇塞 [ jiǎn sāi ]
困窘;不顺利。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诗有四十门……三十二曰蹇塞。诗云:‘气蒸垂柳重,寒勒牡丹迟。’”
趁旨 [ chèn zhǐ ]
亦作“趂旨”。顺从皇帝的旨意。
【词语拼音】fēng zhǐ
【词语解释】(一)、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师出 玉门。”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
(二)、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梁启超《<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三)、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明 陈子龙《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清 龚自珍《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